晚报讯究竟该怎样架起一座“心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抵达”学生的头脑和心灵?在最新出炉的“2006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中,复旦大学辅导员包涵赫然当选。她感动人的事迹正是她写给学生的152篇周记,如今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共同财富。
包涵是复旦大学化学系一位年轻的辅导员。2001年刚从复旦本科毕业,曾经当选第二届上海高校十佳辅导员。前天,她又当选为2006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包涵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用得最多的是“笔”。2001年至2004年,除寒暑假外,坚持每周给学生写周记。4年间,她共撰写辅导员周记150余篇,累计12万余字,与她的学生共享人生。
据了解,包涵的周记一式三份,一份自己保存,另两份贴在学生宿舍的宣传栏上。4年的辅导员生涯,篇篇周记,都融入这个年轻人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做任何事都需要爱心、责任和智慧。包涵周记中许多精彩的心得被学生称为包涵“锦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