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保村错落有致的茅草房。 陈耿 摄
五指山毛阳镇初保村,是一个黎族干栏民居建筑生态自然村。民房改造势必要破坏传统的干栏民居建筑,不改造农民的生活质量就要受影响,怎么办?人大代表建议———
本报海口2月8日讯(记者张苏民)“初保村的农民现在呼声很强烈,他们希望能过上更好更现代的文明生活,但是民房改造就势必破坏传统的黎族干栏民居建筑。”省人大代表李爱金接受记者采访时忧虑地说道。
李爱金告诉记者,五指山市毛阳镇牙合村委会初保村,是一个黎族干栏民居建筑生态自然村。
该村现有67户人家,现存独具特色的干栏民居建筑房屋34间,即金字形屋顶茅草覆盖,墙围四周木板构造的干栏民居建筑的房屋。村里至今仍保留和传承本民族方言、服饰、饮食习俗、传统织锦工艺等古朴浓厚的民族民俗文化。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保村黎族传统民族民俗文化正逐渐淡漠、消弱,甚至消失。同时,初保村干栏民居房屋是一种自由发展的民间建筑,是村民个人的住宅建筑行为,其房屋的任何处理均由村民个人决定。
“他们原来住的房子又小又暗,光线很差,看到邻村的生活环境变好了,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居住条件能有所改善。”村民希望进行民房改造,拆除茅草房改建成瓦房或平房。但这样势必严重影响其村落干栏房屋的整体建筑风格,危及初保村传统文化的完整保存和维护。
李爱金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实地考察,研究出合理保护的方案。她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将该村群众整体转迁出去,另建房屋和安排土地给该村群众居住和生产,此项安置资金列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民房发展资金。该村的原始干栏民居建筑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管理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