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关将至,人们的出行机会增加,在外地工作的要赶回家过春节,春节期间要走亲访友,也有的人计划春节期间外出旅游。这时候,大家不是乘坐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就是自驾车外出,交通意外险、人身意外险等险种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车辆维护保养勿忽视
黄先生去年春节期间驾驶私家车和家人一起走亲戚,途中不慎将路边一摩托车撞倒,摩托车又将一行人撞倒,造成行人受伤。
经交警部门认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黄先生的车制动系统不符合技术要求。
由于该车已在保险公司投保,黄先生向保险公司索赔数万元。但保险公司却认为,交警部门认定黄驾驶了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的机动车辆,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根据保险条款的规定,黄应当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使其保持安全行驶状态。保险公司遂以该车不符合技术标准、车主未履行车辆维护保养工作为由作出书面拒赔通知。
不得已,黄先生只好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黄的律师称,该车已进行年检且合格,事故也发生在检验合格期限内。车的制动系统发生问题是突发性的,不是在黄先生驾驶车辆前或启动车辆时产生的。交警部门对车辆出事后的状态检验,不足以证明事故前启动车辆时的安全状态,不能成为保险公司拒赔的依据。
黄的律师还表示,车辆不符合技术标准与是否履行了车辆维护、保养工作是不同的法律事实,保险公司无证据证明黄没有履行车辆维护、保养工作,因此不能将交警部门认定的车辆不符合技术标准视为其没有履行车辆维护、保养工作。
最后在法庭调解下,保险公司支付了80%的保险赔偿金。
虽然经过一番周折,黄先生还是获得了大部分的保险赔偿金,可是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业内人士提醒私家车主,春节期间驾车外出频繁,出行前一定要仔细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车辆以完好的状态上路行驶,以避免一旦出险时发生一些不必要的理赔纠纷。
酒后驾车要不得
不久前,江苏的刘先生自驾车外出时,与迎面行驶的李先生的车相撞。事后,交警部门认定刘为酒后驾车,应负全部责任。
后李先生诉至法院,要求刘所投保的保险公司和刘赔偿其各项损失共计1万余元。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由于原告的诉讼请求未超出肇事车辆20万元的保额范围,故应由保险公司对原告作出赔偿。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偿李先生的全部损失,并返还刘所垫付的汽车修理费、拖车费、停车费等费用。
对此,该保险公司表示不服。保险公司认为,合同条款中明确,保险公司不负责因驾驶员饮酒造成的损失或经济赔偿责任。“同时,根据《保险法》第37条,被保险人在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情况下未履行告知义务,保险公司不承担因此发生的事故赔偿责任,酒后驾车即属于这种情况。”
据悉,新《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原属商业险种的机动车三责险视同强制性保险来赔付,但由于配套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尚未出台,各地对机动车三责险该如何赔付的判决各不相同。
江苏省高院出台的《关于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无论交通事故当事人是否有过错,保险公司都应按强制险予以赔偿,即使被保险人投保的只是商业险。
酒后驾车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喝醉,明知酒后驾车危险还开车;一种是只喝了一点酒,发生事故主要是因为过失引起的。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喝点酒助兴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人觉得,只要没喝醉,少喝一点酒、头脑仍很清醒的话开车没关系。有调查表明,40%的酒后驾车者“过高地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这类驾车者认为自己酒量大、开车技术过硬,即使酒后驾车也不会有问题。27%的酒后驾车者的“安全意识不强”。这类人并没有意识到酒后驾车能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另外,19%的酒后驾驶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以前饮酒驾车从来没有出过事,也没有被抓过,于是便侥幸酒后驾车,造成惨剧。
实际上,我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其中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专家表示,喝酒时酒精的刺激使人兴奋,当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对于酒后驾车者而言,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发生撞车的几率越大。
驾驶者血液中酒精含量达80mg/100mL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2.5倍;达到100mg/100mL时,几率则上升至4.7倍。即使在少量饮酒的状态下,交通事故的危险度也可达到未饮酒状态的2倍左右。
受到酒精影响的驾驶者通常会有如下特征:对信号灯反应慢;逆向行驶;摇摆不定、突然转向或在道路中线驾驶;乱踩刹车;转弯幅度大;蛇行;没有原因就停车;开车速度极慢;突然转弯或违法转弯;天黑时不开前灯等等。
另外,有些人认为咖啡、浓茶和苏打水等具有解酒的作用。而实际上,这些只能增加体内的水分含量,并不能有效加速体内酒精的代谢,对于血液酒精浓度的影响十分微弱。
专业人士建议,大家在春节期间宴请亲朋好友时,作为主人,一定要提供非酒精饮料,不要强迫客人喝酒。而开车赴宴者,一定拒绝劝酒,坚持喝非酒精饮料。如果开车者喝了酒,一定要安排一个未喝酒的人送其回家或为其叫一辆出租车。
保险意识待加强
某高速公路杭州段数月前发生了一起两车相撞事故,致多人死亡和伤残。然而数家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在获悉事故发生的当天赶往现场,却几乎都没有发现自己的投保客户,惟一一位理赔额度10万元的客户,其当初购买的也不是人身意外险,而是带有投资性质的分红类险种。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自从汽车的乘客人身意外伤害险改为自愿购买后,很多人往往选择不购买。在一些车祸事故现场,他们的理赔人员往往发现只有少数人购买了意外险而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金,大多数人只能获得客运公司或客车主为车辆所投保险的部分赔偿金额。
上周日,在新客站北广场拥挤的长途客运汽车站购票窗口,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刚购得车票的乘客是否购买乘客意外险。只有一位购买了两张江苏扬州方向车票的乘客,自愿购买了意外险。其余的受访者,有的反问记者,“花这钱干吗?花了也是白花。”,有的则说,“哪会出什么意外,我这么多年坐车回老家,从没出过事。这都是保险公司为了赚钱在这卖的。”
事实上,除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老家过年的人群自愿购买意外险的意识淡漠之外,年前在各旅行社预订外出旅游过春节的人也不少,记者了解到,这部分人群自愿购买意外险的比例也较低。
“大多游客都觉得没有必要花这钱。”一位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说,“没有实行旅行社旅游责任险前,游客通过旅行社团购保险。现在我们不会主动要求游客购买,有时只是建议购买,但游客一般都不会接受。”
据悉,《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自2001年9月1日起正式实行,旅行社责任险作为强制性险种推出。后来由于投保了强制责任险,旅行社不再主动为游客代买意外险,买不买人身意外类险种,均由客人自己说了算。
旅游意外险种类比较多,选择余地较大。游客可按自己的旅游行程,根据所需保额和天数投保。如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国内旅游的短期险,一般一日游保费仅需1元,2至3天为3元,5至10天为6元。相应的保额从3万至10万不等。保障范围可以有旅游意外伤害(身故、残疾),意外医疗、补充医疗(门诊、急诊等)、身故处理费。
“除非旅行社送给客人,否则很多游客都不愿自掏腰包。不过,公务团出游经常会全额购买旅游意外险。此外,相对于国内游,境外游的自愿购险比例要更高一些。”一位旅行社经理这样向记者表示。
在旅行社的报价单上,旅行社责任险一款是被明确开列的。因此,不少游客误以为旅行社责任险已附带了游客发生意外的保险责任,因而没有必要再另外购买保险。“实际上,责任险与意外险根本是两码事。”某寿险公司的有关负责人说,“诸如探险、疾病等,都不在保障范围内。”
据了解,旅行社责任险是旅行社为自己投保,转嫁赔偿风险的方法。其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均为旅行社,一旦因旅行社责任造成游客遭受人身和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将代表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对游客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进行赔偿。但是诸如蹦极、潜水、攀岩等危险性强的旅游活动项目,或者在旅行中,游客发生病痛,看门诊、住院的费用,并不给予保障。此外,一些贵重物品及现金损坏和丢失,也不在保障范围之内。
业内人士提醒,不论是春节期间还是平时外出游玩,游客都应加强风险意识。购买旅游意外险是游客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同时,在花费不多的情况下,还能得到出游时的双份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