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据2月10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从2月初开始,国务院安委会对全国10个主要产煤省进行煤矿清理整顿的新一轮督查。郴州市是湖南省的重要产煤区,有409个煤矿,占全省四分之一。但当督查组2月3日来到郴州检查时发现,早在两天前,当地政府就已经统一要求所有的煤矿停产放假,躲避检查。这让督查组陷入了尴尬。 “官煤勾结”缘何斩不断 谢涛 早在2005年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企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发出“最后通牒”。然而郴州和其他地方不断发生的违纪事件证明,这个“通牒”至今也没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官煤勾结”缘何“斩不断”? 官商利益共同体不破,“官煤勾结”就不可避免。司马迁有句话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法官商之间各取所需的利益共同体是滋生“官煤勾结”的土壤,不动摇这个根基,任何整顿的措施都会沦为形式主义的表面功夫。以2005年的官煤撤资为例,刚开始可谓“雷声阵阵”,媒体也一片赞誉,各地的官煤也退出了不少股份,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纷繁复杂的利益之争终于浮上水面。先是一些地方的官员发出“宁愿不要乌纱也不退股”的声音;接着是不少官员大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把戏;后来是各地出现“隐性撤资”,股东名单无文字表现,只要不因分赃不均出现分歧,一般“天衣无缝”,根本查不出来。 要破除官商利益共同体,最为关键之处在于制约、监督权力。在某些体制性的改革没有取得突破以前,或许不能取得根本性改变,但是,制度和法律上的跟进绝对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来说,摒弃过去那种“一阵风”式的整治模式,尽快建立起打击“官煤勾结”的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其一,严把煤矿“准生”关口。煤矿生产须四证齐全,即由地质矿产资源管理局核发的采矿许可证、煤炭局核发的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炭安全监察局核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矿长资格证。四证核发权虽在省里,但主要靠县市、乡镇的建议来决定,这是一个很大的制度弊端。县市和乡镇一方面容易产生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专业性也不强,容易制造和产生权力寻租空间,省级主管部门的审核权实际上没有多大意义。因此,严把煤矿“准生”关口,关键是要落实各级主管部门的责任,防患于未然。其二,根治“官煤勾结”不能就事论事,要和反腐大局联系起来。要彻查和整顿矿难“重灾区”的吏治,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严密的官员任免、考核管理体制和权力监督体制。要严格执法,建立中央与地方、安全监督部门与其他部门联动的管理机制,严防地方保护主义,还要鼓励群众举报等。其三,严格规范煤矿生产经营方式。像煤矿这种“多灾多难”的行业,可由政府发文规定,将股东名单、股权分布以及生产、经营方面的重大信息都向社会公布,使之透明化、规范化,随时接受社会监督。 该把监管官员的办公室搬到井下 徐经胜 小煤矿监管难,除高额利润的刺激,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官煤勾结。虽然目前国家对煤矿监管官员的责任追究力度很大,但相比来说,监管官员监管不力的风险成本远低于他们因监管而获得的利润。 把监管官员的办公室搬到井下,如果他们在监管时还敢糊弄事,至少他们的身家性命受到了威胁,这时,即使他们有再多的利益诱惑,在无价的生命面前,他们至少首先要考虑保命。当然,笔者并非真要把官员的办公室“搬到”井下,而是要把监管官员的命运和监管到位与否紧紧联系起来。如果因为监管不力而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监管官员无异于“纵容犯”。 煤矿安全、合法生产,不仅关系到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因此,在煤矿监管上,政府要有把监管官员的办公室“搬到”井下的勇气和魄力,不然,类似的“猫鼠游戏”就会没完没了。 |
中国检察日报社 web@jcrb.com.cn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