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地方频道邀您加盟谋共赢
2006年地方领导访谈回顾
人民网最受关注地方领导
腐败曝光
地方周刊 视频
“一到年关,肉价降了,奶价降了,只有菜价‘噌噌’上涨,不知道我们啥时候不再为菜价上涨发愁。
近几年,呼和浩特市菜价持续居高不下,据最新调查统计,近5年蔬菜价格上涨了38.92%,其中,百姓常吃的大葱、白菜、土豆等9种蔬菜分别上涨了68.22%、45.51%、42.32%,大部分菜价均不同程度地高于临近的一些城市。例如,呼市的茄子5.40元/公斤,而太原和兰州则分别是1.60元/公斤和3.00元/公斤左右;呼市的黄瓜4.00元/公斤,在太原和兰州的价格分别是2.60元/公斤和3.00元/公斤左右。
某蔬菜批零部的董大姐告诉记者,同上个月相比,呼和浩特的菜价最近又涨了,西红柿每公斤上涨7角左右,市价3.5元,豆角每公斤上涨了近9角,市价7元。在东瓦窑蔬菜批发市场,运输大户韩师傅告诉记者,他长年从河北保定往呼和浩特贩运蔬菜。比如蒜薹在保定的批发价是每公斤5元,加上运输费、罚款、装卸工工资、批发市场管理费等成本附加费,到老百姓手中就成了每公斤7.4元。既然成本这么高,为什么不从呼市自己的菜地进货?被访者苦笑道:“自家菜地很多都被占了,没多少人种菜了,再加上天冷,根本就供应不上。”
呼市现在每日蔬菜需求量是900吨左右,一年是30万吨,而目前蔬菜生产基地不足8万亩(其中保护地5000-6000亩),无法自己自足。因此70%蔬菜都由外地供应,而在冬季由于气候因素,本地蔬菜供应量就更加捉襟见肘。
而“邻居”包头,蔬菜需求量与呼市大体相同,却不仅可以保证本市的需求,还可外销到呼市。由于在加大城市建设的同时,兼顾蔬菜基地的规划建设,使得包头蔬菜市场未出现呼市这种无法自给自足的问题。
近几年,供求之间的矛盾令呼市的菜价持续上涨,不仅市民犯愁,市政府也将其视为一块心病。为了“治病祛根”,从2006年开始,呼市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打理自家“菜篮子”。
据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行政办公室郝主任介绍,市政府对蔬菜基地建设制定了一个5年计划。郝主任对记者说:“到时候,地产蔬菜市场占有率要达到70%,正好跟现在的情况翻了个个儿。”
市政府对菜农也给予了各种优待。呼市相关部门还草拟了《呼和浩特市基本菜田保护管理条例》,将按照“征一补一”的原则,向征用菜地的单位收取补偿金。记者了解,不久,该条例将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
统计数字表明,政府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呼市菜价较往年有所下降,但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一两年内,呼市菜价仍不会有大幅回落。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