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六 司法公正:消除冤假错案 [基层民情] 一起宅基地侵权纠纷案,在海南省临高县法院19年未审结。
最高人民法院去年7月发出通报,称这是严重失职渎职,严重损害了人民法院公正司法的形象。
[破解进程] “之所以会出现对司法不公的指责和批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群众对人民法院的热切期待。”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表示。
为维护社会贫弱者的合法权益,全国建立了3150多个法律援助机构,专职工作人员达1.17万名。最高人民法院正研究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今年1月1日起全部死刑案件的核准权统一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从制度上保证死刑判决的公正和慎重。检察机关今年将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不公问题,全面开展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
求是:严格司法程序 维护公平正义 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通过公正司法,充分发挥法的社会调控功能,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和冲突,引导民众进行合理合法的利益表达,纠正、制裁不法行为,消除社会不和谐关系,使权利受尊重、权力被规范、利益有保障、纠纷可诉求、秩序得维持,是司法机关的神圣职责。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维护司法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殷切期望,也是执法活动的内在价值取向。没有司法公正,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无法保障,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维护司法公正,实现公平正义,关键的一环是要严格司法程序。
考题七 安全生产:人命关天的头等大事 [基层民情] 在井下有30多年工作经历的安徽淮北矿业集团职工、全国人大代表吴洪初说:“井下工作时间一长,矿工就容易走神造成事故。”他希望能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工人工作强度。
[破解进程] 经过几年持续努力,去年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已出现转机,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1.2%。但平均每天死亡306人的现状,仍使人眉头无法舒展。
确保事故不反弹,确保各项事故指标继续下降,“稳定好转”成为今年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国家将对高危行业实施强制提取安全费制度,建立起企业安全投入的长效机制;正选择试点,逐步把煤矿三班工作制改为四班工作制,缩短工作时间。
中国将安全生产目标纳入政绩考核 严惩渎职腐败 今天(2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说,要把今年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和事故控制考核指标尽快分解下达到市、县、乡镇政府和重点企业,纳入政绩业绩考核,逐级抓好落实,并加强过程监控和进度考核,每季度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公布各地的实施情况。
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治理 去年安全生产取好成效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好转,是全党和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监督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结果,是突出重点的结果,是重典治理的结果。”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这样总结去年安全生产取得的突出成绩。
考题八 收入分配:让百姓的“钱袋子”都鼓起来 [基层民情] “晒工资”近来成为网上流行话题,各行各业的网民把工资条在网上贴出来。上海某合资企业员工说“月收入”9000元,而黑龙江某乡镇卫生院的主治医生说“年收入”才4000元。
[破解进程] 收入分配民心所系。我国不同行业间最高和最低收入之比从1990年的1.76:1扩大到2005年的4.88:1;地区差距明显,2005年,黑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上海的一半。
今年国家将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
收入分配存在四大问题 制度改革深入促进公平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决定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同时,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完善机关工人工资制度,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
这次提高社会保障对象的补助标准,扩大了保障范围,增加了保障项目,加大了中央财政补助规模,解决的力度是近几年最大的一次,改革惠及1.2亿人。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简单地给某一部分人“长工资”,中央关于收入分配调整的重点是“改革”制度、“规范”秩序。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