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庄盈)日前,历时4年的桂林市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工作顺利结束。据地名补查成果统计,20年来,桂林市区涌现了一大批新的地名,截止至2005年12月,全市共有地名41832个,比1982年普查的地名增加了约1.6万个。
20多年来首次进行地名更新
地名是现代社会进行各种联系、交流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和纽带之一。1982年,我市在自治区统一组织下进行了第一次地名普查工作,在此后的20多年里,我市一直没有做过地名资料的更新。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桂林地名内容有了很大变化,我市决定从2003年起,用4年的时间,针对第一次地名普查存在的问题和地名信息新增和变化的情况,做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工作。
这次补查经确定不使用的、已消失的街道,将会下文从地名资料中注销,以减少错误的地名信息给行政管理和社会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网上可查询每个地名的“身份证”
据了解,这次地名补查比20多年的补查更加科学,每个地名新增加了地名代码,并按照行政区域类、非行政区域类、居民区域类、机关单位类、专业类、交通运输类、名胜古迹类、人工建筑类和陆地水系地形类等9大类来划分代码,相当于居民的身份证。
此外,这张“身份证”上还包括地名的标注书写、汉语拼音、语种、类别、位置范围、名称含义和历史沿革,以及与地名有关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基本数据目前已经输入全国联网的地名资料库,今后,您只要通过电脑,就可以网上查询。
新老路名增减最明显
“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新、老路名的增、减。”负责此项工作的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副科长秦丽萍如是说。在这次的地名补查数据中,边隅巷、勾井巷、关帝巷、依仁巷等老街巷找不到了,骖鸾路、毅峰路、毅峰南路、五里店路、青岭路、穿山东路和毛塘路、瓦窑新路、凯风路,环城南一路、普陀路等近200条新路名,都是20多年间新增的。
还有一些地名应广大群众的要求而改名。如某县有个村名比较难听,这次补查时就同意了村民们改回老名字的要求。同时,一些错漏也被改了过来。
新的地名图将与市民见面
由于地名管理要求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因此经过上次普查的改正之后,这次补查工作主要是更新补漏,地名没有大的改动。
秦丽萍介绍,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地名公共服务提供基础数据。因此该成果在通过自治区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的验收合格后,我市将于近期绘制地名图,并向全市发行。届时,市民想查找什么地名,只要拥有一份这样的地名图就方便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