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近日发布《医药价格工作守则(暂行)》。据报道,对于从事医药价格管理工作的人员,“守则”要求坚持进行定期轮岗交流,凡在同一领导职位上满五年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原则上要交流工作岗位。
发改委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轮岗是否能治好高药价的痼疾呢?我认为,这不过是一厢情愿。
表面上看,新领导到任时间短,还没有养成吃回扣、拿提成的毛病,或者说还没有加入高药价同盟,加强岗位流动性,就可以降低腐败的可能。但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货真价实的防腐剂。
腐败有相当大的惯性与传染性,试想一名在甲单位养成了腐败习惯的价格管理者,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问责机制的制约,他到了乙单位难道就洗手不干了?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药价虚高的土壤和条件仍然存在,他显然不会因为岗位的变化而自动放弃诱人的利益。
何况,轮岗制对他们还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好处——在甲地腐败了,由于在岗时间不长,还没留下过多的把柄,正好又轮岗到乙地继续搞腐败。
当然,价格管理者腐败有在岗时间长,形成了顽固的利益小圈子的因素,但这并不是高药价的病根。现在,高药价与医疗腐败已经成了行业潜规则,不少药厂和药商以及管理者已经结成了顽固的利益同盟。即使轮岗制度暂时破解了利益小圈子,但是新领导到任,彼此结成新的利益同盟并不是什么难事。更重要的是,整个行业事实上已经形成了无形的大利益同盟。
在大利益同盟的作用下,你发我发大家都发,连解决小利益圈子都嫌底气不足的轮岗制,显然不是大利益同盟与高药价潜规则的克星。价格管理者轮岗了,但不合理药品定价体制与混乱的药品流通环节却没变,另外,制药企业也不会因此改变商业贿赂的惯用营销手段。
药价虚高的要害并不是价格管理者是否轮岗,而是医疗产品定价体系不透明,药品流通环节过多过乱所致。因此,拿轮岗来治疗高药价痼疾,是开错了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