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9成国内外投资投向第三产业,成套设备等先进制造业的工业产品出口增幅最高超过3成。浦东新区经委近日完成的2006年统计报告显示,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新区去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效果显著。
在浦东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的第三产业的导向下,2006年在浦东的大多数国内外投资和增资项目都向三产聚焦:新批外资三产项目1295个,合同外资40.24亿美元,分别占当年总量的89.6%和83.1%;939家外企增资20.67亿美元,其中74.3%的资金投向三产项目;国内资金投资三产项目911个,投资额占国内总投资的86.52%。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投资性公司、研发试验、软件服务、仓储运输、商业、贸易、商务服务、专业咨询等新区重点支持和引导、引进行业。由于浦东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大,国内民营企业也广泛参与到这些行业的投资。
同时总部效应继续扩大,“头脑机构”日益集聚。去年,浦东新设立投资性公司10家,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家,总投资超过200万美元的研发中心11家,使这三项占上海全市的比例全部超过了50%。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三产的能级和规模不断提升,浦东整体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的趋势。
2006年,新区外贸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张,增长速度大幅提升,为19.92%。这一快速增长背后是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增长方式、贸易经营主体结构和贸易市场结构的全面优化。
新区引导企业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促使本地出口商品结构日益优化。其中,成套设备、集成电路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区重点工业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出口额普遍增长两成以上,高于新区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贸易方式和能级也在提升。去年,一般贸易超过加工贸易成为新区最主要的出口贸易方式,这也为物流、商贸等三产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加工贸易也在向利润较高、自主性较强的进料加工高速增长。此外,贸易经营主体结构和贸易市场结构也更合理、优化。去年私营企业迅速成长,进出口增幅均居各类外贸企业之首,由于私营外贸企业适应性强,其发展壮大有利于浦东外贸的持续增长。
2006年,新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继续扩大,已达225个,在与欧洲、美国、日本、香港等传统市场的进出口贸易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与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往来逐步扩大,进出口迅速增长,2006年进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25%左右。 (徐敏栩沈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