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农场,名气很大,春小麦平均单产420公斤,大面积攻关示范田单产更高达千斤,是我国北方春小麦高产记录的保持者。可近几年的海林农场却因养奶牛出了名。他们说,真正改变生活的———是养牛。日前,记者慕名而来。
1988年,海林农场开始出台优惠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养奶牛,而且一开始就上档次、养出了“门道”。每养一头成母牛,农场免费提供3亩饲料地、2亩青贮地,还为每户赠送红砖1000块,帮助奶牛户自建青贮窖和牛舍。让奶牛吃饱吃好,最让养牛户操心,这件事让农场给“包办”了。从2002年起,农场对青贮玉米的种植、管理、收获至贮藏,实行专业化一条龙生产和服务。此举不但增加了单产,还使成本降到最低。奶牛户孙海山给记者掐指算了一笔账:专业化生产的青贮每公斤0.16元,比自种自贮降低0.04元,相当于每头成母牛年增效益320元。
奶牛大户高秀敏,有87头奶牛。不难想象,伺候这一大群奶牛会累成啥样,但记者见到的高秀敏却是满脸的轻松。“奶牛都让我送宾馆了!”她指着不远处一片整齐的小区对记者说,2002年农场投资5000万元,建造了13个奶牛小区,使奶牛全部进入舍饲,统一饲养,单独核算。高秀敏的奶牛入舍后,由于科学饲养,统一管理,统一供应青贮,每头牛产奶量由原来的5吨提高到6.6吨,年交奶280余吨,一年下来8万元进了腰包。
在场部,记者翻看统计报表看到,1988年,海林农场农业总产值1206万元,畜牧业仅占1.4%;去年农业总产值21898万元,而畜牧业产值已占到54.3%,奶牛存栏9010头,人均收入120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近4倍!
牛养到这份上,按理说该知足了。但海林农场人却未止步。中午,在马增辉家,看其烧水做饭,记者惊奇地发现,他没有像一般的农村家庭,点什么苞米秸和木板子,伸手一按开关用火就搞定。老马指着远处一座像发电厂一样的主体工程说:“咱用的沼气,在那生产出来的。”
牛养多了,牛粪就多,堆起来占地,又污染环境。念足“牛经”,海林农场利用牛粪生产沼气,变废为宝。2005年,农场投资458万元,建成日处理牛粪尿80立方米、供1000户居民生活用气的大型沼气厂。沼气取代原煤,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量,降低了对河流、大气的污染,保护了海林农场的青山绿水;其剩余的沼渣和沼液肥,又用来种植了一万亩有机蔬菜,六千亩有机水稻,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从单纯“种植”到”养殖”的转变,让这个种养“双料冠军”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儿。(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