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焦点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蒋婉求和全国政协委员周健民都提出了应关注低收入者的文化消费水平的建议和提案,呼吁“文化扶贫”应该由政府买单的措施和建议。周健民提议,有关部门可在节假日期间为城市低收入居民和农民工等发放免费参观券、游览券、电影票;国有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开放;国有艺术剧团、影剧院每年安排一定场次主要面向低收入居民的低价演出或放映等,通过这些政府“买单”的措施,丰富老百姓文化消费的内容,保障和实现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民意争鸣
南京高新开发区总经理高先生:之所以出现低收入者一天工资不够看一场电影的窘境,主要还是文化消费的条件受到了限制。以一位月收入600元的普通人来算,可能新近上映的一部大片的票价就占据了他月收入的十分之一;而美国一位月收入600美金的市民,这个收入已经是最低的了,但他看一场电影的支出只占到月收入的百分之一。所以,在发达国家不可能听到文化消费不起的抱怨。领取救济金的所谓“穷人”,也完全可以正襟危坐地去听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在中国,别说领取低保的人群,就是月收入三千的白领,恐怕也不会花费几百元去买票看演出的,即使是一些很高端的演出也因为赠票,搞的现场秩序太乱,所以,中国的文化市场发展亟待规范。由于以前不重视,导致我们的文化忽略了这个群体。但我希望我们的一些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能够免费开放或定期免费。一般来说,低收入家庭也不会每年花费几百块钱订报纸的,所以,小区和一些主次干道能否多设置一些阅报栏,在阅报栏上打上赞助广告。在春、秋、夏三季放映免费的电影,我觉得在新火车站广场或北极阁广场就可以放映水幕电影,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把代表和委员的建议付诸实施,得到有效的实行。只有市民的文化品位上去了,市民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这对建设和谐社会、安定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南京东南大学计算机系张老师:现在南京的梅花山是城市的一个旅游热点,但70元的票价太高,导致消费不起的市民只能隔着铁丝网欣赏梅花,甚至只能钻铁丝网“逃票”,和公园管理人员“躲猫猫”玩。还有现在的博物院,花钱进去参观都会觉得里面很乱,管理也不尽人意,如果免费开放的话可能情况更糟。记得小时候经常会在玄武湖等公园里看到露天的免费电影,现在能否有部门愿意去做,或者由政府买单,让低收入者和进城务工人员也能享受到文化大餐。这样的话,就能充实大家的文化生活,避免市民参与赌博或者花费10元钱去看低劣的“脱衣舞”等不健康的娱乐。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市民的素质不够高,应该看到其中的隐情,下工夫去改变这种现状。只有提高市民的文化生活,现代文明就能在大家的言谈举止中体现出来,呈现精神文明的良性循环。
气动控制原件公司南京分公司杨女士:对于现在社会上的这些快餐文化我很少去关注,也不会去看,当然并不是说一张电影票50到60元就看不起,而是觉得它没有达到物有所值,那我还不如去网上看,反正家里和公司都有网络,网上资源丰富,几乎什么都有,从网上查阅资料既快捷又方便。像以前我还经常给孩子买图书、碟片、磁带什么的,现在也几乎不买了,都是从网上下载,因为有些东西没有保留价值,可能都是一次性消费,过了那个年龄就再也不会去用了,而且买的成本又高,那我还不如到网上下载,反正只要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就行了。可能这也和我的性格、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我都三十多岁了,本身就不是一个浪漫的人,就算你现在给我一张演唱会门票我也不会去的,已经没有哪个狂热劲了。
南京某广告公司职员张小姐:我不是南京本地人,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南京工作,因为是专科毕业,工资一个月还不到1500元,真的是一天的工资都不够看场电影,而且又要租房什么的,所以如果我想看电影只能选择买盗版碟或者到网上下载,当然也特别想到电影院看,毕竟人家效果好啊,可票价让我望而生畏啊!当然星期天的时候我也会买一些2到3元便宜的杂志来看,要不然待着实在没有事做,也想到一些公园、博物馆什么的去玩玩、看看,但是想想票价我就胆怯了,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吧,不然稍不留神就又要借外债了,要是有一些免费公园、博物馆就好了。
南京向阳渔港王经理:像我们公司的很多员工都是外地农村来打工的,可以说是中低收入者,每月发了工资大部分都或寄或存留给家里的孩子用,自己根本舍不得花什么钱,所以可以说用在文化消费上的几乎是零,她们平时休息都是聚在一起聊天什么的,她们的精神生活真的很匮乏,但是公司毕竟也不是福利机构,想丰富一下她们的精神生活也力不从心,相信像我们公司这样精神生活匮乏的员工也不在少数,所以还是希望政府能够“文化扶贫”,能够多开放一些免费公园、国有博物馆什么的,在节假日多发放一些电影票来填补一些低收入者的精神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