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携老幼,为海浪百锣齐鸣,为桅之千帆披彩,万挂鞭彩顷刻红如云烟。
亲眼见证那一刻的景象,便会真切感受到,这不是文学作品里的“夸张”笔法,而是对胶东渔民特有节日———渔灯节的“白描”。
此刻,胶东渔家流淌着精神徽征,抑或是图腾崇拜,不再是抽象难解的,而是那样鲜活、可爱:人类对于予己衣食富庶的大自然,所表露出的敬畏,让人惊叹;人类对于同大海和谐相生,所流露的神往和追求,让人感动。
渔灯节是流行于胶东渔村———山后初家、山后陈家、山后李家、山后顾家、沙窝孙家和芦洋等6个渔村的共同节日。不过,各村节期各有不同:山后初家、沙窝孙家、山后李家为正月十三,山后陈家、山后顾家、芦洋为正月十四。渔灯节是海上渔民的狂欢节,而规模最大的属山后初家和芦洋村。
在热闹异常的初旺渔灯节当日,渔民们通常把各色彩旗挂在桅杆顶上,船上贴上对联、“福”字。准备好饽饽、酒菜、鞭炮等,中午大摆酒宴,一庆头年丰收,二祝当年更上一层楼。午后一点左右,渔民们开始出动,开车拉着或步行抬着供品一路走一路放鞭炮,在秧歌和锣鼓伴奏下涌向码头,上船向“海神龙王”叩拜祷祝。祭拜结束,又放鞭敲锣欢舞,一路欢腾回家。
渔灯节是从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衍生出来的。正月十五,胶东人讲究点灯、送灯,渔民就把“灯”送到船头,祈求“海神龙王”保佑,祈求一帆风顺鱼满舱。在渔民中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因与正月十五送灯到神庙祭拜重复,渔民们后来就选中正月十三或十四“送灯”,延续至今成为渔灯节。
由于年代久远,渔灯节的具体起始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不过,民间口口相颂、辈辈相承的由来传说也颇为传奇。
相传,在300余年前的某个农历正月十四,目前坐落于八角的下刘家村渔民出海捕鱼,海上忽然狂风不止、惊浪滔天,直到晚上,渔民因迷失方向仍未归还。心急如焚的村民们自发地提着灯笼,拿着火把聚集到海边叩拜龙王,乞求保佑家人平安归来。
一时间,岸边明亮的灯光、火把连成一片,耀目的灯光映红了渔村的上空,海水也开始变得金光四射。此时,在海上漂泊无助的渔民们,看到了耀眼的灯光,看到了生还的希望,纷纷朝着“亮光”奋力划去。终于,在次日早晨,全体渔民都平安地回到了家。
据老辈渔民讲,从此,凡是出海的渔民,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都要制作渔灯,带上祭品,到海边烧香叩拜,乞求龙王保佑出海平安,鱼虾满仓。
而有记载的是,在清道光、光绪年间,下刘家的渔民们都自发成立了“海会”,带领村民们修建龙王庙,并在庙前、海边举行渔灯节。
渔民回忆这段记忆时,也提到一段神话般的遥远故事。据传,下刘家的渔民刘道成在村里享有极高威望,上刘家、下刘家、陡崖三村村民举行渔灯节祭祀活动,推举他为三村“海会”会首,主持祭祀。时任“主持”的刘道成提议:重建龙王庙。
工程一开始进展十分顺利,就在即将建成之时,却独独缺少一块大条石作为庙前的供桌。刘道成愁闷不已,便独自一人坐在海边思忖。不一会儿,他就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睡梦中,刘道成见到了龙王,龙王指点他说,在下刘家近海的“红石”有块大石,可以用来做供桌。一觉醒来,“迷津大开”的刘道成兴奋异常,火速带人出海寻石,果不其然,在“红石”附近水域下方,竟真有一块硕石!
大石头在被拖上岸后,众人更是惊奇:原来,它方方正正,不需刀斧雕琢一处,完全符合人们的要求!而更令人叹为奇观的是,这块石头的石质,与当地的石头完全不同,并且上面没长一点海苔!
而后,待龙王庙重修一新后,这一带的渔灯节达到了高潮。离渔灯节尚距三四天时日,人们就开始了祭祀的准备活动。虔诚的渔民们把与海水颜色相近的青萝卜横切开,掏空,然后在里面填上蜡、灯芯,做成一盏盏小渔灯,再把渔灯扎成灯棚,灯棚一直要从庙前向南约五六百米长。妇女们开始忙活着蒸大馒头,煮猪头。
在正月十四下午,各家陆陆续续赶到庙前,把自家备好的十个大馒头、五个水果供碟和一副大猪头供在龙王庙前。庙的周围,渔船的船头、船舷都放满了渔灯,写有“海不扬波”的红旗也被挂上了船桅。船身上则贴着大红纸,上写“一帆风顺”,“船头无浪行千里,舵后生风送万程”等讨好彩头的“平安话”。站龙王庙前、渔船上,渔民们燃放烟花爆竹,烧香叩头,乞求龙王保佑他们一年风平浪静、生活富足。
初旺的老渔民初名礼讲,渔灯节的高潮是戏班唱戏,财力较强的渔民请来戏班子到庙前唱大戏,剧种以吕剧和京剧为主。大戏要一直从下午唱到晚上。当夜幕降临,海边渔灯星星点点,庙前锣鼓震耳喧天。渔民们攒动在这光与影的世界,享受着一年中最快乐的一天。
渔灯节一直作为当地渔民的传统节日传承了下来,即使在文革期间,龙王庙被推倒了,渔灯节也没有停止。
而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渔民们萌生了再修龙王庙的念头。在1996年,下刘家渔民自发成立了“龙王庙建造协会”。渔民们自愿捐款近20万元,在龙王庙旧址重新修了一座“龙宫”。
如今,每年的正月十三、正月十四,胶东的渔民们依旧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做渔灯,送渔灯,八角一带渔民还要到龙王庙前进行各种祖辈流传下来的祭祀活动。除了传统节目唱大戏之外,渔灯节还把渔家歌舞、海阳大秧歌等特色节目引入了节日庆典,使得整个节日充满了时代气息。胶东渔家敖所独有的渔灯节也因此得到国内外各路媒体的关注和探究。
本报记者 孟宪臣 通讯员 马双军 李志勇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