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称,北京奥组委正与卫生部商量奥运期间在赛场禁烟事宜,辟出专门的吸烟区。中央文明办同时表示,将要发起一场拒绝“国骂”的活动。(据3月12日人民网)
上个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在《论“他妈的”》说道:“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
80多年过去了,鲁迅先生嘲讽的国骂现象不仅没有消失殆尽,流毒至今反而愈加“发扬光大”了。一些地方,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骂语在不同场合肆无忌惮地飘来荡去。而今距2008年奥运会不足500天,中央文明办发起拒绝“国骂”活动,用心良苦。本人对该活动举双手赞同。但是又担心,单纯的活动能否消弭“国骂”现象?多年来,我们迷信运动式执法,但暴风骤雨的执法之后,犯罪现象往往以报复性的姿态卷土重来。究其原因,运动式执法治标不治本,有时甚至连标也治不好,经过短暂的蛰伏后,丑陋的东西已经养精蓄锐,当然会蹿长。没有长效机制,不清除“国骂”生存的土壤,运动式倡导势必难以根除“国骂”沉疴。
骂文化在我国渊源流长,“国骂”业已异化为一种“国粹”。为什么“国骂”会大行其道?其一,人们需要宣泄。快节奏的生活,骂几声的确能一浇胸中之块垒,这些“国骂”是无伤害性“国骂”,骂骂无妨。其二,人们需要抗议。正如北京球迷协会会长王文表示,“京骂”的产生跟观众素质、现场气氛以及裁判有关。裁判不公,徇私舞弊,难免会激起球迷的唾骂。这种“国骂”是反抗性“国骂”,虽情有可原,但不宜提倡。其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心理在作祟。许多人不认为“国骂”有什么不妥之处,既不认为关涉道德也不认为背离法律,正如有些人认为在酒桌上说黄段子说得越多越风光一样,很多人都认为说几句“国骂”不仅无伤大雅反而比较潇洒。这些“国骂”是可鄙性“国骂”,应予以谴责。其四,骂架时的常备武器。这类“国骂”难以根除,除非字典里没有污言秽语。
因此,在浩荡的拒绝“国骂”活动当中,国人的“国骂”也许会收敛,但“国骂”远远不会绝迹。如果世人能够多体恤,如果世间不平事能少一点,如果人人能活得轻松一点,总之每个人都能提高素养,兴许这泛滥成灾的“国骂”才会少一些。王石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