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一:
药企虚报成本
那么大的“水分”究竟从哪里来?陈鑫代表认为首先得从“源头”上找问题———定价环节即存在不合理现象。
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相互竞争,非法促销,往往在向物价部门申报出厂价时虚报生产成本,把庞大的促销队伍的开支、回扣、提成以及药品的广告费、宣传费等也打入药品成本,提高出厂价,增大实际售价和批发价之间的差额,给自己和批发商留出更大的“让利空间”,从而满足各方获取巨额让利的欲望。
“部分药品的实际出厂价并不高,但由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定价、核价的不科学、不合理,公布的药品零售价高出出厂价数十倍!”陈鑫举例说,头孢曲松纳进价2-3元/支,而零售价则高达20元/支。这类现象造成药品在流通和销售渠道中存在巨大的利润操作空间。
水分二:
中间环节层层扒皮
陈鑫代表认为,上述现象说明,药品定价时存在明显的虚高空间,而每次降价都没有到位。药品定价虚高,必然给“公关”和“回扣”部分灰色支出留出空间。
在虚高定价的基础上,药品流通环节过多,流通秩序乱,“层层扒皮”,流通费用增高。一般医药产品销售进入医院至少要经过以下环节:生产企业———一些买断总经销的大型批发企业———各大片区或者省级代理———地市级代理医药批发公司销售商———医院———消费者。从生产企业到医院的各个流通环节,都想尽各种办法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一个环节一层利,这些中间商的利润,最终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全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导致药价不合理。根据调查,一般药品包括材料、人工及制造在内的成本价只占其零售价的10%-25%,但是消费者实际所支付的药品价格通常是成本价的4-10倍!
建议:
举行药价听证会
怎样才能“挤干”药价的水分呢?陈鑫代表一连提出了十多条建议。他认为应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由药学专家、经济学专家、临床专家等组成的药品定价委员会,专门负责国家药品价格的制定。对广大患者的常用药、抢救用药等主要和重要药品,可通过召开听证会、电子交易平台等措施公开听取各方意见和进行招标采购,逐步建立以合理成本为基础的核定办法,降低不合理的药品价格;需要规范一些医药企业绕开国家的价格管制自主定价。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参与该项工作,而不能只由企业随便定一个虚高的价格。
针对低价药难买的现象,他还特别提出,应该保护部分“价廉物美”药品:在药品定价和招标的过程中,对一些常用的价格低、效果好的药物,不能采用“一刀切”的降价方法。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仅以行政手段强制降低药品统一降价,结果可能逼迫这些药品退出市场,这些生产厂家就可能因无利润而停止生产。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南京“药房托管”可借鉴
陈鑫代表认为,在目前药品价格还不完全在合理水平的大环境下,开展大规模“药房托管”,可以直接让利于民。南京市去年在全市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率先开展“药房托管”试点。至2006年底,实施“药房托管”的医疗机构平均处方值、平均门(急)诊人次药费比去年同期下降10.4%,平均住院日药费比上年同期下降20.3%,直接让利群众1016.04万元。在解决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明天起,27800多个规格的中成药开始降价,平均降幅15%,最高降幅达80%!这是近年来20余次药品大规模降价中的一次,“还有好多次比这降得狠。”在多次降价中,人们普遍关注降价后老百姓实际得到了多少实惠。但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却看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降幅如此之大,不能不让人怀疑,当初定价的水分有多高!是啊,一降就是80%,那么原来的价格是不是也太有“水分”了?
药品降价“反证”定价虚高,人大代表质疑———
一下子降80%
药品定价水分有多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