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啸代表
快报热线连北京
我跟代表有话说
特别提示:明天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快报热线届时将连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瞿素芬。如果你有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要反映,请今天和我们联系,联系方式请参照“我也有话说”栏目。
特派记者 王 雷
摄 影 傅拥军
昨天上午9点,在萧山宁围镇开理发店的倪建娟和杭州80岁的退休女工姚含素都准时守候在电话机旁,“看病的问题,我有很多话要跟代表讲讲。
”35岁的倪建娟说。
和她们对话的是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前天晚上找到陈代表,听说是和快报读者对话,他答应得很爽快,“我知道老百姓爱看快报,他们的意见,我要听。”
对话
那太好了
我等的就是这句话
“1959年我在台州工作,去你们医院看过病,不过那时你还是个伢儿呢……”听80岁的姚含素这么一说,陈海啸忍不住吐了吐舌头。
老太太埋怨现在医院药价太贵了,“像治胃病的金奥康,药店只卖39块,医院却要卖75块呢。”
陈海啸说,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主要原因是双方进药渠道、药品规格、产地等不一样,另外,医院的药在销售中,还要加上服务费用。
“解决看病贵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国家正下大力气抓药品降价,政府也在加强监管,作为我们国有医院来说,更应承担起社会责任来。”陈海啸说。
老太太还问,像她这样的企业退休职工,凭医保卡为啥不能到药店买药?陈海啸告诉她,许多地方都有类似情况,据他所知,政府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那太好了,我等的就是这句话。”老太太说。
专家只看两分钟
结果还是被误诊
“我实在想不通……”读者倪建娟拿起电话就诉苦:她有一次带儿子看病,先看的是专家门诊,专家只看了两分钟,就下了“结论”:得的是肺炎,必须马上住院。
倪女士有点怀疑,于是又带儿子去看这家医院的普通门诊,结果医生说是支气管炎,回家挂了三天盐水,病治好了。
“经过这件事,我对医生有点不信任了。”倪女士说。
“我能够理解你,”陈海啸接过话来,“现在我们国家的医院缺乏统一规范的诊疗指南,好比你开理发店,是先给客人洗头,还是理发,各家店做法都不一样,看病也有这个问题。”
“另外就是医生和你沟通得不够,两分钟太短了,他应该多听听你的意见。”
陈海啸建议倪女士以后多跑跑社区医院:“现在大病小病都挤到大医院,医生的压力也很重,一个专家一天要看几十个病人,难怪轮到每个病人才几分钟……”
多听病人说一点
医患关系好一点
两分钟看一个专家门诊——这件事又引出一个话题:老百姓该怎样看病?用陈海啸的话说,“这里有学问”。
他为倪女士支了两招。第一招,盯牢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让社区医生成为你的保健顾问”。一旦得病,先找社区医生,小病当场看;如果是大病,让他帮你参谋参谋,也可以让他推荐一下,去哪家大医院看比较合适。
第二招,就是病人要学会和医生沟通,双方多聊聊。
倪女士打断了他:“我们病人都很被动的,不敢多问医生……”
“所以双方都要主动些,”陈海啸说,他常告诉医生,多听病人说一点,医患关系好一点。“这样不但能多了解病情,让病人心里也感到温暖。”
对策
编制诊疗指南
规范行医行为
今年两会上,陈海啸带来了不少医疗卫生方面的建议和议案,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他呼吁尽快编制一套诊疗指南,规范行医行为。
他认为,当前我国普遍存在行医行为不规范问题,媒体曾报道的医疗十宗罪:如同病不同价、问诊不细致、程序不规范、狂草写处方等,无一不是行医行为不规范造成的,这一弊端更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出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缺少一个行医治病的统一标准。
陈海啸说,众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诊疗标准是规范一个国家行医的前提。他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中国疾病诊疗指南》,指南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病史如何采集?不同的症状该做些什么检查?诊断要点是什么?如何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疗效标准、出院标准是什么等。
“诊疗标准的确立,不仅能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质量,同时也让老百姓尽量少花钱看好病,真正造福百姓。”
另外,陈海啸还提交了一份尽快制定《卫生基本法》的议案。他认为,目前我国颁布的卫生法律法规多以某一领域的单行法律法规为主,如药品、传染病预防、妇幼保健、医师管理等等。这些法律法规缺乏统一和规范,不便于操作,亟需制定一部卫生事业的基本法,从根本上保障公民的健康权利。
他认为,健康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卫生基本法必须抓住“健康”这个主题。考虑到我国医疗保障水平还不高,该法还应确立以预防为主要原则。
他还建议,在卫生基本法中要充分考虑患者权利,如医治权、知情权、决定权、选择权、隐私权、参与权、申诉权、赔偿请求权等,都要作明确、具体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