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3·15消费者权益日。本报记者多路出击寻访这一天消费者们的酸甜苦辣。他们中既有将维权经历撰写成书的乡村教师,也有对非法药品上市忧心忡忡的良知市民,还有在3·15维权现场拿到赔偿款的幸运小伙……在这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本报记者与每一个消费者分享着各种不同的感受。
3月15日上午10点,因为注射过剂量庆大霉素致聋的儿子维权,打了8年官司的扬州人朱鼎龙在扬州市汶河路新华书店,就其撰写的一部维权专著《官司》作全国首发仪式暨扬州签售会。稿费及售书所得,朱鼎龙将全部捐献给3·15维权基金及社会公益事业。
昨天的《官司》首发式,吸引了诸多媒体的关注,也有不少市民踊跃购买该书。
药物超量让孩子失聪
1995年6月10日,当时两岁的小朱逊因为患轻微感冒,到扬州市运西卫生院治疗,注射了1针庆大霉素。3个月后,朱鼎龙发现儿子失去了听力,后经医院诊断为注射庆大霉素超量导致药物性耳聋。从那以后作为小学教师的朱鼎龙走上了为儿子维权的漫漫艰辛路。
朱鼎龙找到给小朱逊打针的运西卫生院,但是院方认为这不是医疗事故。朱鼎龙遂开始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走完申请程序已是两年过去了。3年后好不容易收到了江苏省医疗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报告,却令他大失所望:鉴定结论是“不属医疗事故”。
在维权的同时,朱鼎龙带着失去听力的儿子四处求医但小朱逊耳聋不治的可怕事实已无法改变。小朱逊7岁时,已到了上小学的时候了,鉴于小朱逊的语言能力已严重退化,无奈之下,朱鼎龙把孩子送到了扬州市聋哑学校。
2000年1月的某天,扬州气温降至零下6、7摄氏度,朱鼎龙特地骑车赶了30多里路去聋哑学校。给孩子洗脚时,发现孩子鞋子里全是湿的,连袜子都是湿漉漉的水直滴。脚板底都被水泡白了,而且多处皮肤脱落。心酸的朱鼎龙暗下决心:“孩子,我要用人间至真至纯的爱,将可怜的你从孤苦的无声世界中唤回。”带着这个信念,朱鼎龙忍受着身心的疲惫,向全国各地发出了上万封求助信,向医学专家和法学专家寻求帮助,收集有关医学和法律信息、资料,他要用法律的武器为小朱逊讨回公道。
8年艰辛讨回法律公道
在那些为讨公道求助的日子里,朱鼎龙遇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但在朱鼎龙一天天的奔波和努力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小朱逊的故事,也知道了朱鼎龙这个执着的父亲,他们的遭遇感动了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人,他们向朱鼎龙父子伸出了援助之手。特别令人感动的是陈保璋医生。一天,刚下课的朱鼎龙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称他是扬州仪征市的陈保璋医生,他得知小朱逊的遭遇后非常愤怒。决定助朱鼎龙一臂之力。他问清了朱鼎龙家的地址,晚上就打的来到朱鼎龙家,了解了情况后表示:为小朱逊耳聋的事,在医学问题上他一定帮忙到底。他翻阅了一人多高的资料,只要是与小朱逊耳聋问题有关的医学书籍、法律法规等,他千方百计地找到后给朱鼎龙送来。
2000年6月1日,朱鼎龙怀抱着5年来收集的所有证据和医学证明,向邗江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一审驳回诉讼请求后,他又向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他相信法律一定会给小朱逊一个公道。
2002年12月27日,扬州市中院作出判决,撤销一审判决,判定朱逊胜诉。经过8年的努力,朱鼎龙终于为小朱逊讨回了公道。可运西卫生院6年前就已整体出售,36万元的赔偿金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爱心助孩子恢复听力
与此同时,朱鼎龙为小朱逊找到了恢复听力的方法:通过手术植入人工耳蜗。这种手术要开刀到内耳部位,虽然患者非常痛苦,但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因为如此深度的耳聋者,助听器毫无作用。但新的问题是,朱鼎龙一家根本拿不出做手术的巨额费用。
就在朱鼎龙为20万元的巨额手术费发愁时,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剧组,采访播出了他为儿子8年艰辛维权的故事。很多电视观众被感动了,纷纷加入晚会开展的爱心捐助活动,2003年3月15日至3月18日,共有69万人通过手机进行了捐款,总爱心款达到359万元,是当时媒体募捐最多的一次。小朱逊20万元的耳蜗植入手术费已经有了着落。(朱鼎龙将20万用于手术费,剩下的全部捐款都献给了社会公益事业。)中国儿童基金会也积极选择最佳时期让他到北京做手术。
如今,因被一针庆大霉素打聋的小朱逊已经能听见声音了!那个为小朱逊奔走8年最终获得赔偿的父亲——扬州乡村小学教师朱鼎龙也写出了一部维权专著——《官司》。
《官司》一书的内容来源于朱鼎龙超百万字的日记,成稿时50万字,最终修改成30万字纪实作品,“每一行字都是真实的,每个段落都是活生生的经历。”
朱鼎龙在日记里写道:“那一天是1995年9月23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从那一天起,我们全家就笼罩在难以自拔的……从那一天开始,我就天天写‘爱的呼唤’日记,我想用我自己的爱保护孩子,从无声的世界、孤苦的世界唤回到我们的世界,所以从那以后,我们就用爱心天天呼唤。”谈及为何撰写该书的目的朱鼎龙表示他希望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告知外界以警示社会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泰州:
消费者现场收到赔偿金
本报讯 (见习记者 许慧陈瑜)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昨天上午,由泰州市消协、工商、质监、电信、卫生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大型咨询服务活动在泰州中百商店前举行,本报驻泰州记者站参与了现场咨询、投诉活动。
在现场,一位青年男子从工商人员手中接过2000元赔偿金后连声致谢,原来他前不久购买了几瓶假白酒,在与商家索赔无果后,向工商部门举报,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常州:
业主状告开发商违约胜诉
本报讯 (通讯员 王建勋 尹春晖 李银芬 记者童家松)花了近60万元买的房子,等到拿房时却发现,天然气总管道竟装入了自家室内,开发商当初承诺的优质防盗门也变成了木质防火门。在多次交涉未果后,业主一纸诉状,将房产开发商推上被告席,要求其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日前,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房产公司败诉,支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南通:
无证蟾衣上市质量堪忧
本报讯(记者杨梦奎)“海门市康平蟾衣制药研究所在没有取得药监部门的相关认证和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生产蟾衣药品并直接向社会出售。近日,南通市民陈先生向江南时报如是反映,他称,该单位还以患者的名义在当地宣传治疗肿瘤。
对于此事,南通市药监局政策法规处高主任告诉记者,药品的合法性,首先在于要得通过药监部门的认证,其次生产方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他还指出,生产企业是不能向社会直接兜售药品的。他表示,他将向稽查处反映这件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