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举行绿色与健康大米产业发展论坛。东北农业大学副教授张秀玲就如何搞好我省大米产业,尤其是精深加工、打好大米绿色、健康牌献计献策。
观点:加快大米深加工技术的发展,打好绿色健康牌,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
现状:我省大米多为粗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能力比较弱,产品档次低,品牌效应不明显。
建议:在现有做法基础上,采取措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大米产品档次。
一、外加营养素、强化大米营养。在加工过程中,用营养素溶液浸渍,使米吸收营养成分;对米施覆能防止营养成分在水洗时流失、防腐防虫的保护膜,提高大米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二、采用“大米湿去皮”独特方式,既可使稻米去皮抛光,又可保留80%以上的胚芽组织,尽可能保存大米营养成分。
三、借鉴日本等先进国家作法,把大米加工成米粉,用提取的大米淀粉制作袋装酒饮料(伏特加)、碗装啤酒、速食大米粥、带包装的大米蛋糕、大米面条、大米面包等各种食品;或者利用苹果胶和大米粉制成苹果米,以达增值,使其畅销。(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