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部门拟减少黄埔大道东往西方向上内环的车道。
广州交警兑现改善交通承诺
全市交通拥堵猛降三成多
洛溪桥有望4月实施按灯分批放行 黄埔大道公交站拟迁入珠江新城路口
时报记者 何雪华 实习生 李佳亮 通讯员 交宣 本版摄影 时报记者 郑启文
3个多月前,针对社会各界对广州塞车严重、交通秩序混乱的不满和责备,广州交警向市政府立下“军令状”:强势管理交通,争取自去年12月8日开始,“一个月见成效,3个月明显改善”。昨日,广州交警向广州市民兑现承诺,强势管理3个月后,交通拥堵猛降35.2%,塞车少了,随之交通事故也下降了37.7%(皆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
昨日,警方表示,带来实效的强势管理模式不会取消,还会沿用和强化,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四大新举措将陆续出台。
昨日,市交警部门负责人表示,导致广州市交通拥堵和交通秩序混乱的因素很多,其中车辆乱停放、车辆乱穿插乱变线、轻微事故占道处理、交通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交警部门决定“对症下药”,针对性强势管理,一一逐步解决。
问题一 车辆乱停放
症病回放:就在3个月前,广州市中心区内车辆乱停乱放情况相当严重,如区庄立交首层转盘,尽管已经在东山广场对出路面划有咪表停车、东山广场下面的大楼停车场以及附近设置的临时停车位,但是,不少贪图方便的司机还是将车乱停占用一至两条车道。
对症下药:据悉,交警部门全面梳理乱停放黑点,决定对乱停放出动三种强势管理手段:一是出动民警现场执法,用相机取证后发出非现场处理通知书,提醒车主不能乱停车;二是对于已经严重阻碍交通秩序,而无法及时找到车主挪开车辆的,采用拍摄手法,并出动拖车进行拖吊,第一时间移走堵塞源;三是利用全市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全天候监控主干道,发现乱停车后,马上拉近镜头拍摄,实施电子警察拍违。
整治成果:3个月来,交警执罚车辆违法乱停放行为上升56.1%。目前市内主干道车辆乱停放现象大幅下降。特别是从去年12月对广州火车站中心区实施全天候实时交通违法行为拍摄取证后,该地区目前已基本杜绝出租车乱停候客的现象。
问题二 乱穿插变线
症病回放:在广州,新手开车最怕的就是前车后车乱穿插,不仅是虚线路段像“走蛇”一样,到了路口更乱,一部分司机就是不愿意按车道行驶,而是直行车不走直行道偏走转弯车道,而后变线插队,引起车龙大乱。事实上,广州交警统计,起码有八成的交通事故都与车辆违法变线有关。
对症下药:交警部门祭出四大招数,对乱穿插进行强势管理。一是通过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抓拍,目前各大主干道已经安装了车道电子警察,一旦乱穿插,马上被拍下“背影”;二是民警在制高点摄像。如在东风路的天桥上,都有民警实时拍摄交通违法,黄埔大道、解放路等都在进行中;三是路口值勤民警现场纠正;四是巡逻警车跟踪拍摄,还会采用喊话器及时提醒司机遵章而行。
整治成果:3个月来,交警共处罚车辆乱穿插乱变线行为15万多宗。记者昨日巡城发现,东风路、环市路、解放路、广州大道、黄埔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已经基本上没有车辆乱穿插现象。由于车辆乱变线的情况基本好转,广州中心区的交通事故下降了近四成,伤亡人数下降近三成。
昨日,市交警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广州市强势管理交通秩序的3个月里,广州交警出动了近16万警力,各种强势措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人担心“会不会3个月后交警松懈了,广州交通会恶化或反弹?”该负责人指出,这绝对不会,目前交警部门将把强势管理措施作为长效工作机制,强势管理模式将“移植”到日常交通管理中。据透露,目前交警还将出台一系列新措施整治交通。
市内14交通黑点有望“拔点”
据交警部门公布,广州市区共有14个交通易堵塞黑点:东濠涌高架,内环路(黄沙入口),东风西少年宫路段,工业大道-江燕路路口、石溪路口,广州大道南新滘中路至天雄布市路口,洛溪大桥,大北立交,广州大桥,中山一立交,广园东路天寿路口,机场路(汇侨路段),沙太路(货运停车场集中路段),广州大道广园东路路口和先烈东路口。
市公安交警部门对各堵塞点逐一开展实地调研和勘察,针对拥堵点提出了“整治交通瓶颈、新建道路设施、优化交通组织、改良道路条件”的整治策略和建议,形成了14项可行性方案和意见,目前部分方案已交由有关部门审查设计,14交通黑点将有望“拔点”。目前,市公安交警部门每天高峰时段都派出充足警力进行守点疏导,将交通堵塞消除在萌芽状态。
洛溪桥四月实施按灯分批放行
洛溪桥堵塞问题备受市民关注,记者昨日了解到,交警部门已经在南洲路口通过全面监控,随时调整路口红绿灯时间,成功调节车流,而东晓南高架下桥处也安排警力,人工调节车流汇入上桥路段,一辆拖车随时候命。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由于北端上桥位5车道汇成2车道,因此车辆争位情况严重。据海珠区交警负责人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拟对洛溪桥按广州大桥模式,在4月实施按灯分批放行,届时每次只放行2~3车道的车,就可完全解决上桥位拥堵的瓶颈问题。
黄埔大道上内环车道拟减少
据了解,从去年底开始,考虑到黄埔大道东往西方向的车辆有六成至七成是上内环路的,因此天河交警大队果断调整车流,通过从东往西入隧道前20米就以实线划出最里侧2车道作为内环路专用车道,实线一直延到上立交。这条市中心区最长的实线,确实改变了以前由于双向车流混杂,分流时双向穿插导致通行效率低,车龙塞至内环路入口的状况。
据了解,天河警方已经提出减少内环路专用车道的数量,减至一条或靠外侧车道改为可进可出的建议,目前正在报批中,估计很快就会有结果。
黄埔大道公交站拟迁珠江新城
据了解,目前黄埔大道西往东的中山一立交至天河交警大队路段,交通已经达到饱和,目前天河警方正在积极寻求车辆分流方法。目前拟将实施的办法有二。一是在黄埔大道与珠江新城的路口处,派交警现场指挥,将部分车流导向珠江新城行驶;二是从今天起,试点将黄埔大道南侧的公交车道移至珠江新城的冼村路、猎德路、马场路等路口处,以消除公交车站占用车道出入站和上下客的影响。
编辑点评 治堵,必须关注行车成本
广州交警治理交通堵塞的决心和行动,前所未有,也取得不少成绩。然而治堵是个综合工程,与车辆的消费政策很有关系,而我们目前的着眼点主要在交通设置和行车疏导上,对车辆出行成本少有关注。这是治堵的一个软肋。
车辆出行既是一种消费行为,出行成本的高低就与车辆上路的数量密切相关。成本过高,该上路的不敢上路,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成本过低,车辆就会过多过频地涌上路面,让交通堵塞不畅。
目前车辆的消费成本,不少人抱怨过高,但就出行成本而言,是高是低不妨参考以下方面:一是公交出行与小车的出行比例,发达国家小车出行通常占两成左右(节假日例外),而我们高达八成。二是停车费用,把内街内巷作“免费车场”的比比皆是。三是车场设施,闹市区少建甚至不建大型停车场,已成为西方国家“生态城市”共识,停车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相当高,而广州连北京路、上下九这样的闹市,也要规划大型的停车场地……
城市车辆出行数量应与道路通行能力相适应,不侵害“无车人”利益,做到这两点,出行成本才可说是合理的,反之就有过低之嫌。出行成本低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少交”那部分,实际上是转嫁给了社会和“无车人”。广州城区车辆出行成本是高是低,应当加以研究探讨。
以出行成本控制车辆的出行数量,是交通治堵绕不过的必由之路,而以市场调节形成车辆出行的成本机制,要比行政指令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贺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