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灿烂、佳作频出的中国话剧艺术,自1907年春柳社和春阳社的演出活动算起,已经走过了整整100年的历程。为进一步弘扬中国话剧艺术,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等,将从今年4月开始联合举办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话剧作为一种外来戏剧样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移植到中国。当时,在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变革现实,振兴中华,来自欧美的敢于直面人生、便于反映现实生活、易于鼓动人心的话剧艺术,立即为中国社会各阶层所接受。众多的艺术家和青年爱好者投身话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作和演出实践。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的春柳社演出了《茶花女》的一幕和《黑奴吁天录》。受其影响,同年王钟声等在上海组织春阳社,也演出了《黑奴吁天录》。为此,春柳社著名成员欧阳予倩认为这是“话剧在中国的开场。”
步入新的世纪回眸中国话剧的百年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话剧以鲜明的时代性体现了变革图新的时代要求。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话剧艺术又以及时性和鲜明的战斗性起到了团结民众、鼓舞斗志、凝聚精神的作用,它在人民群众中的广泛影响和艺术魅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百年来,中国话剧不仅成功地完成了从舶来品向民族特色的衍变,而且诞生了《雷雨》、《日出》、《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屈原》、《原野》、《茶馆》、《万水千山》、《霓虹灯下的哨兵》、《八一风暴》、《街上流行红裙子》、《桑树坪纪事》、《虎踞钟山》等一大批话剧精品力作。
为总结话剧艺术发展经验,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续写中国话剧的辉煌,从2006年初开始,国家文化部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纪念活动的整体方案:今年4月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话剧诞辰百年纪念大会,表彰一批为中国话剧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和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4月6日至25日,在北京举办“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将有来自全国的31台优秀剧目上演,其中包括部队系统的《我在天堂等你》、《黄土谣》、《马蹄声碎》、《天籁》4台话剧。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杭州、沈阳等地,也将于4月至6月间举办“中国话剧百年经典剧目展演”。
4月6日至10日,还将在北京召开纪念中国话剧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以及纪念中国话剧百年邮票发行、剧作选集出版、话剧进大学校园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