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30日讯记者刘晓鹏报道:最高人民法院29日召开有关会议,研究落实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强调将把代表和委员建议和意见转化为人民法院改进工作的动力和措施,落实到法院审判工作、司法改革和队伍建设当中,并提出了十二项具体工作要求。
肖扬提出最高人民法院将围绕两会提出的关注民生与和谐稳定的中心主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出台一批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司法解释。物权法颁布实施后,各种新问题也将在审判中涌现,最高人民法院将在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适时制定相关司法解释,为准确司法提供依据。
针对化解矛盾纠纷和涉诉信访问题,肖扬提出将努力形成职责清晰、协调有序、责任共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格局。还将对涉诉信访开展全面的摸底调查,推动涉诉信访的处置机制等制度建设,推进包括再审制度在内的相关法律修改。
肖扬还提出要继续深化公开制度,提高审判、执行工作的公信力。赋予公民更多的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保守审判秘密的前提下,扩大公开的范围和程度,使案件的处理进程和结果为社会公众所知晓、理解,做到阳光下司法。还将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被害人救助三个救助制度,使三大救助制度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充分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
针对法院系统拒腐防变问题,肖扬提出要提升拒腐防变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把“四不为”的工作机制,即“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不敢为”的惩治机制、“不必为”的保障机制落到实处。同时,肖扬还对死刑案件核准,完善审判组织和审判机构,中西部基层法院经费保障,基层法院队伍建设、改革创新行政审判制度、加强执行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