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座无虚席,清华大学教授李强先生以民生净福利中的人文精神为题,拉开了2007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序幕。
如果说各种学术讲座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也是深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市民文化大讲堂将以培育城市人文精神为主线,举办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系列、国学文化系列、艺术鉴赏系列等系列讲座。就像组合拳打起来总是更有力道一样,系列讲座也可以形成集束规模优势,各讲座之间协同作战,彼此呼应,将某一具体主题向纵深掘进。比如在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系列中,民生净福利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等主题讲座,万河归海,殊途归一,将使我们触摸到更加清晰的城市人文精神及其建设的脉络。
在主讲嘉宾仍然坚持高端路线,聘请国内一流专家学者担纲的同时,今年将陆续增加本地专家学者讲座的数量。这样做,一方面将使市民看到更多的来自深圳本土的专家面孔,加强专家学者与普通市民之间的互动,毕竟,本土专家的讲座能够更好地结合深圳实际,可能使听众感觉更“解渴”;另一方面,也将发掘、打造更多的本土文化名人,提高城市的文化自信。文化大讲堂就是深圳的“百家讲坛”,易中天们的巨大成功也使我们进一步联想到,无论是外来的“和尚”还是本地的“僧”,讲座嘉宾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能得更多的在我们的考量之内,毕竟这是一个文化普及的平台,为市民喜闻乐见应放在第一位。
至于促进传播手段的多元化,比如今年将专门开设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网站供市民视频观看,将使大讲堂无形中扩“大”了。场地总是有限的,在昨天的首场讲座中,就因为人数爆满,许多听众被遗憾地挡在了门外。通过视频,更多市民的“参与”愿望可以得到满足。而在网上公开征集讲座选题以及市民的反馈意见,改单向度的信息传输为双向度的沟通交流,可以对今后的活动安排提供更科学的参考。
更趋开放多元的市民文化大讲堂,折射出的是城市文化观念的更趋开放多元,是城市文化情怀之“大”,市民文化福利之“厚”与文化权利实现的途径之“广”。无论是文化大讲堂还是深圳社科文化普及周、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公益性文化场馆等,各种公益性文化举措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文化的各种营养,促进文化力量的均衡生长。当代城市、区域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方面,更体现在人文精神层面,而人文精神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每一位市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如今,新一轮文化大讲堂已经鸣锣开讲,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去感知这样的文化脉动,希望人文精神注入更多市民的生命底蕴之中。(详细报道见A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