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在北京举行仪式,欢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访华。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坐进中国99式主战坦克 资料
美国《赫芬顿邮报》4月2日文章,原题:与中国或俄罗斯的新冷战不会出现时至今日,太多来自政府和媒体的美国外交政策分析家仍在搜寻美国的下一个冷战对手。他们拒绝承认,如今催生国际秩序变迁的力量已经完全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了。即便是美国全球影响力的两大潜在制衡者——中国和俄罗斯,对美国的决策者构成的挑战也是全新的。
随着中国的国际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它与美国在维持全球稳定上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
这两个国家间的竞争不是昔日美苏争夺全球影响力那种零和游戏的重演。它们彼此需要对方,以维持符合各自利益的增长和繁荣。
中国的战略在于长期获得其经济增长所需的产品,这促使它的外交政策发生转变。在过去10年,中国领导层形成了共识,认为只有经济和财富的增长才能确保中国长期的国内稳定,并使中国逃脱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遭遇的那种命运。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所作所为只为保护其在东亚的利益,直到前几年仍是这种情况。台湾问题、朝鲜半岛的稳定以及与日本的关系,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使中国卷入国际政治的问题。但是,随着中国企业在独联体国家、非洲、拉美和美国建立新型的商贸关系,中国认识到它不能再固守传统的孤立主义了。
相比从前,中国现在的经济更容易受到国际政治和经济风险的打击。与苏联不同,中国发现优势不在于与美国争夺全球政治和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而在于打造一个21世纪的经济强国。国际动荡局势不利于经济发展。换言之,中国几乎已成为一个维持国际现状的国家。
尽管美国对中国握有巨额的美国债券感到不安,但美国的急剧衰退势必重创中国的经济,并导致中国领导人想竭力避免的社会动荡。反之,一旦中国陷入严重衰退,势必重创越来越多地将未来寄托在中国市场的美国公司。
2月27日上海股市下挫似乎助长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有关“一人打喷嚏,其余得感冒”的担忧再次不胫而走。美中两国的市场玩家都在比以往更紧密地彼此注视对方。制衡中美的不是我们上一辈的核确保相互摧毁,而是今天在经济上相互依存。
事实上,美中两国政府今天共同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中国国内可能爆发的大规模社会动荡。全球化——思想、信息、货物与服务以空前的速度跨越国界的进程——只会加大这种威胁。这是因为增长所导致的贫富差距、经济动荡和环境破坏,将迫使中国政府在保持国内稳定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总而言之,美国官员今后要应对的不仅是中国的国际实力,还有中国的国内软肋。而当时苏联的国内麻烦不会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克里姆林宫如今对美国决策者构成的挑战也不会朝着新冷战演变。中国和俄罗斯的变化代表了后冷战世界最重要的两大地缘政治演变。但是,它们如今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构成的挑战已完全不同于以往。当新的世界秩序带来新的风险和机遇时,试图再打一场冷战的想法是毫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