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来了!”随着尖叫,摊贩如小鸡看见老鹰一样的“抱头鼠窜”,水果满地滚蔬菜散满地……如此一幕,曾经在无数大中城市上演,如今还在许多城市继续,而在重庆,随着对摆设小摊点有条件的解禁,这将成为小商贩们过去的梦魇。 |
解禁马路摊点民生大于“面子”
城市管理之本在人,所谓的小商贩之乱,绝非解禁之错,而是管理滞后之过。能否服务好管理好小摊贩,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路边摊重得解放
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摆小摊成为街道一景。
2007年3月16日,重庆市细雨霏霏。
"允许我们摆摊就是政府给了我们一条生存出路",下岗职工林女士在南屏区峰林大酒店附近,对《小康》记者说:"我摆个云吞摊,我们全家3口的生活就有了着落。"
"民生大于市容,比起市容来,民生更重要,过去对小摊贩的管理,主要是驱赶加没收,这既不人性,效果也不好。" 2007年3月19日,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主任郭汝齐在接受《小康》记者的采访时说:"重庆的解禁正在逐步推进当中,2007年6月18日前,要完成。截至目前已经在主城9区和高新区、经开区规划出443个摊区,可设置摊点11169个,计划解决15754困难户就业问题。现在已经摆设摊点8000多个,实现困难户就业10000余人"。
谈及解禁渊源,郭汝齐说:"近年来,重庆花大气力整治市容市貌,有些市民认为他们生活都有问题,不应该这样。结合对街巷的整治,响应市民的呼声,我们就规范小摊贩,允许在指定的区域摆摊设点,以解决市民的生计问题"。
在回答《小康》"如何既照顾贫困人群,又避免环境污染?"的提问时,郭汝齐解释:"靠的是民主决策,科学规划,还有严格管理。是否摆摊点,要取决于居民意见,由社区委会进行调查民意,多数赞同才算通过;在哪里摆摊,要先规划,居民区密集的地方就不设摊点;对摊贩的宣传要跟上,保洁要做好,经营时间严格控制,不允许超过半夜12时"。
郭汝齐介绍,工商、城管等都不收摊贩任何费用。
"在市场经营,要交纳多种费用,现在不收任何费用,是否有不公平竞争问题?"面对记者的疑问,郭汝齐说:"当然有,但摊点的容量有限,我们迫切要解决的是贫困人群的就业问题,对象也是有要求的。"他还解释道:"审核特困人口的权利交给了居委会,他们最清楚基层情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