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评·综述

恢复高考三十年:国家命运的转变


  王甫:在是非混淆的日子里长大

  本刊记者/ 欧阳海燕

  “9·13事件”发生那会儿,18岁的工人民兵王甫正在北京市重型电机厂的大院里练正步,他期待着在半月后的国庆庆典上接受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的检阅。

突然间接到了紧急通知,国庆阅兵因故取消了。后来王甫他们才知道,原来出大事了。

  “一个政治人物的消失,就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王甫说,“从这件事以后,大家对政治形势、政治人物、政治标准以及社会道德标准的看法,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对于过去笃信不疑的人生目标,现在觉得是不是有点不对劲啊?”

  对于像王甫这样的“老三届”来说,他们在冰炭同器、是非混淆的日子里长大成人。破旧立新是他们当红卫兵时的战斗口号,随着时光流逝,这个口号也渐渐成为这一代人不断否定自我的人生起点。

  从红卫兵小将到“黑帮”子女

  王甫出生于1953年,‘文革’开始的时候,他正在北京市九中读初一。“我们不知道‘文革’是什么,只知道‘文革’开始了,老师不讲课了,同学们可以在课堂上聊天了。”

  学校里,高年级的孩子,开始破四旧,剪人家头发,剁人家的尖头皮鞋,还有人批斗校长和老师。王甫被一种强大的红色波浪冲击着,孰是孰非悬于一念之间。

  有一天,红卫兵司令部下达通知,低年级小孩也可以去造反了。于是,在红卫兵老战士的带领下,他们兴致勃勃地开赴北京石景山少年之家。曾几何时,在王甫心里,少年之家是一个憧憬理想的殿堂。然而,造反司令却告诉他,这里是资产阶级思想泛滥的地方,你们的任务是把它砸烂。

  他们把图书馆里的书架推倒,把试验室里的试管打碎,把绘画室的石膏模型狠狠地摔在地上,丝毫没有留情。在这些孩子们的心里,他们正在做一件天大的义举,执行着一项至高无上的政治任务。

  在王甫的记忆中,这是他造反最辉煌的一次,但也是最后一次,因为没过多久,这种酣畅淋漓的心情很快被一件事冻结了。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父亲突然变成了一个正在挨批斗的“坏人”。

  王甫的父亲是首钢烧结厂的党委书记。在天昏地暗的轮番批斗中,这个头衔的人自然没能逃过一劫。1966年9月,王甫在父亲提的帆布兜子里惊奇地发现了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四个让人心惊肉跳的大字:黑帮主将。

  当时王甫家住在首钢干部楼,他发现,不止自己的父亲是“黑帮”,楼上楼下的叔叔大伯们全都在一夜之间成了“黑帮”。

  “当时我想,‘文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的父亲怎么会是坏人?平日里对我关怀备至的叔叔大伯们都是坏人吗?”王甫理不出头绪,但他坚信,既然是受到批判的人,肯定不是好人,“文革”绝对不会把他们整错的,以亲情为基础的是非观,在政治风暴中被迅速摧毁。

  直到“9·13事件”,王甫心中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信念开始出现裂痕,“觉得我们追随的政治信仰是可以改变的,价值标准是可以倒置的”。此后,批林批孔批邓的运动接踵而至,但在他心里,已经没有过去的正义感和自豪感了,判定是非的原点,已经不是来自最高的政治权力核心,而是来自生活经验,来自内心的自我判断。他觉得,政治运动不讲政治,文化革命没有文化。

  为了责任感而读书

  王甫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一个科学家。他最喜欢看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和《科学家谈21世纪》。初中时,他参加了少年宫的无线电小组。他做的矿石收音机、半导体收音机和物理晴雨计,在同学和街坊中间小有名气。然而,自从他砸烂了石景山少年之家,他心里的这个梦便不敢再肆意地萌发了。

  8年工厂生涯,王甫从铸造车间的一名普通工人做到了团支部书记。1977年的王甫,挣着二级工工资,每月40.1元,骑着一辆大链套飞鸽自行车,转铃的,戴着一块上海牌全钢手表,穿着的确良衬衣,日子过得挺知足。

  他也会偶尔记起少年时的梦想,却总是付之一笑;他也会打开收音机听听英语讲座,却没有更多的奢望。他曾经两次报名上大学读书,想成为工农兵学员,可是领导没有推荐他。虽然自己上学无望,但是他对推荐上大学方法的正确性却深信不疑。以至于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工厂里的时候,他根本就不相信那是真的,他认为,上级组织推荐上学,才是天经地义的。

  在迟疑中,他参加了1977年冬天的高考。没怎么复习,成绩出来后,也没去查分。可是1978年春天,与他同班组的一个工人通过了考试,收拾行李准备去长春地质学院念书了。王甫这才幡然省悟,这一回的高考,是动真格的。

  王甫带着激动而焦虑的心情积极备战1978年的高考,并幸运地获得了一张大学的门票,他被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新闻系录取了。一场沉睡了十几年的梦被唤醒了。

  毕业后的王甫被分配到新华社,半年后,他放弃了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返回校园,继续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已是40多岁,担任了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制片组组长的他,又考回母校拿了博士学位。

  王甫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想要不断地上学,但他知道,经历了一个知识断档的动乱年代,他们这一代人,对知识的渴望,太强烈了。和其他同学相比,拿了硕士、拿了博士,并不意味着提高待遇,但在追求新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得到理论的积累,还有一种责任感的充实。

  “老三届”是一把六弦琴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三年之后,66届、67届、68届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六届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带来了巨大的动力。“‘老三届’一共有六个年级,是一把弹拨时代音符的‘六弦琴’。”王甫这样描述他和伙伴们。

  他们人生命运的剧烈转型恰恰处在中国社会剧烈转型的弧线上。“如果说一届毕业生是反映社会变化的一条曲线,那么‘老三届’就是把六条曲线叠加起来,同步反映社会的变化。因此,社会变化的轨迹,在‘老三届’身上表现得特别粗重。”王甫说。

  “老三届”的人生起落和时代的张弛又是一致的。在动乱的十年,时代的弓弦绷紧了,压抑了,积蓄了,仿佛向后拉了一下,改革开放后,一下子放出六支箭来。王甫认为,这种积累和放大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复杂的人生经历,也使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充满了矛盾。在他们刚刚认知社会的时候,正值新中国欣欣向荣的建设期,无论此后他们经历了何种动荡与苦难,他们的认知和思维基础,依然深深地根植在充满希望的建设年代的土壤里。

  “‘老三届’在身体发育期最需要营养的时候挨过饿,他们永远都把解决温饱,建设小康作为奋进的目标,作为人生的责任。‘老三届’在渴求知识的学习期经历了文化大浩劫,他们永远都把汲取智慧,更新观念作为奋进的目标,作为人生的责任。”王甫说,“老三届”不仅人数多,而且人才多。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老三届”的责任感最强,面对跨世纪的人生,他们以天下事为己任,永远都在探寻着深刻的人生责任,演绎着精彩的责任人生。

  高考字典

  定向招生

  1983年,教育部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自费生

  1985年,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的出现让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标准化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并轨招生1996年,学费涨了,免费的面包没有了。到2006年,学费在10年间平均翻了一倍。

  扩招1999年高校扩招,从上一年度的108万人变为153.7万人,到2007年已经扩到567万人。

  自主命题

  从2000年开始,上海率先打破了全国统一命题的传统。

  取消年龄限制

  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

  避暑

  2003年,因为非典等原因,夏季高考时间由传统的7月7日提前到6月7日。

  自主招生

  2003年开始,北大等大学有了5%自主招生名额,中国大学也开始了入学面试。

  诚信考试

  2004年高考,所有考生在考前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承诺自己不作弊。

  高考移民

  2005年,海南高考理科状元李洋被认定为高考移民而被取消录取资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伟)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邓小平 | 李政道 | 田惠明 | 国民生产总值 | 储朝晖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