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昨天上午,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公安部等八大部门联合宣布,本月15日,国内运营的所有网络游戏必须开发防沉迷系统,7月16日必须投入使用(见北京晨报3版)。这套被广大网瘾儿童家长视为福音的系统得以推广,是一件好事,也凝聚着众多行政部门和有关专家的心血。
相关部门也制定了有力的政策护航:2007年7月16日公开投入运营的网络游戏,必须按照《通知》中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及配套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先行开发完成,并同步实施,否则不予审批或备案,也不准公开投入运营。这从政策上对其执行情况做了保证。然而,一切政策的推广都要讲求效果,要经得起时间检验。我们担心地看到,虽然该系统与相关政策在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试点后终于出台了,但站在其对立面看,仍然有不少漏洞可钻。诸多游戏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早已从容制定出了足够多的应对手段。如增加网络游戏的竞技趣味,让玩家不打装备也能长时间“钉”在网上;鼓励玩家多开游戏账号,有了政策后可以多管齐下……这些都击中防沉迷系统的防范死角。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还有不少网络游戏公司已经研发、推广出大量的新型的游戏。虽然谁都没有明说是针对防沉迷系统的,但从技术上看已经有这种苗头。有关部门在出台这个政策时,既要保护孩子,又得符合法律,同时还要顾及到游戏商的利益,难度可想而知。但想要对游戏商有所制约,就应该有超前的意识和敏捷的身手。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若干部门,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最后针对一个一年多以前的问题出台了一个对策。对于目前出现的新型网络游戏,还缺乏更明晰细致的管理方案。如果这样下去,再出台多少政策,也难免是跟在游戏商屁股后面跑。众所周知,青少年网瘾的形成有诸多因素,需要的自然不仅仅是八部门的关注和举措。然而,仅就技术层面来谈对抗网瘾,防沉迷系统的施行效果都如此不容乐观,让人不由得担心这次防沉迷系统的推出,最后会不会沦为一个“面子工程”。结局是网络游戏商可以把“安装了防沉迷系统”当作一个幌子,更加有恃无恐,而那些沉迷于网游世界中的孩子仍然难以自拔。赵博
请您留言打印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