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人食堂就餐被鼠药毒倒
事发黑龙江中医研究院,有可能是人为投毒所致
综合新华社电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9日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共有203人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截至记者发稿时,中毒患者中,除一名心血管重症患者当日下午死亡外,其他患者情况已基本平稳。
食堂用餐后出现症状
据了解,4月9日早上医院食堂开餐后,到食堂进餐的患者、陪护以及医护人员陆续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医院迅速组织人员对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关闭了食堂。
据介绍,中毒事件发生后,医院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
黑龙江省卫生厅和卫生监督部门有关人员随后也赶到现场,进行分析化验。黑龙江省委书记钱运录,省长张左己等到现场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毒物查明为鼠药
记者在黑龙江省卫生厅了解到,经过公安部门和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的检测认定,此次化学性食物中毒为“氟乙酰胺”鼠类药品所致。
治疗方案已经出台
中毒事件发生后,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救治,医护人员立即全面搜集病史、了解各病区病人发病情况,并配合疾控中心人员开展调查。收集病人呕吐物以及剩余食物,包括食堂的剩余食品及饮用水。
医护人员迅速对病人进行对症处置。包括暂禁食水24小时,防止加重胃肠症状。医护人员还采取了催吐、解毒、导泻等措施。
心理干预紧急启动
为了防止中毒患者因此出现心源性疾病,黑龙江省卫生厅紧急启动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
据参加这次心理干预救援的哈尔滨市心理学专家张聪沛介绍,心理干预机制启动后,会让中毒患者摆脱由于中毒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急性心理反应,因为情绪上的变化,会对中毒者病情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心理干预会对中毒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不排除人为可能
黑龙江省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卫生厅副厅长王恩海1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食物中毒原因有待查明,但从目前情况看,不排除人为可能。
记者与黑龙江省公安厅和哈尔滨市公安局联系,了解对事件原因调查的进展,省、市警方未提供任何信息,目前人们仍不知“氟乙酰胺”鼠类药品是如何进入了当天的食物当中。
氟乙酰胺为何物?氟乙酰胺纯品为无臭、无味的白色结晶,挥发性小,易溶于水及有机溶剂,不溶于脂类溶剂。它可经消化道、皮肤、呼吸道吸收。在体内代谢排泄缓慢,易致蓄积中毒。急性中毒多因误服或误食由本品毒死的畜肉所致。它属高毒类农药,由于有二次药害,早已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