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
近日,某公司在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的1680名客户后,发布了一份《中国银行服务满意度指数报告》。报告指出,“排队”几乎成了中国消费者去银行的家常便饭,78.2%的消费者经常在银行中遇到排队的情况,仅1%的受访者表示几乎遇不到排队的现象。
每个月的10~15日,正值不少单位“出粮”,这几天银行里又排起了长龙。
有调查表明,等待过程如果时间较长,43.2%的受访者会变得非常焦虑。
等候超过10分钟,人的情绪就会开始急躁;超过20分钟,情绪表现厌烦;超过40分钟,就成了恼火。
近日股市高温,银行的证券和理财业务也火了起来。这些业务相对复杂,耗时很长,却占据了近半数柜台,导致普通储户排队时间加长。
某银行赤岗支行的1~3号窗口受理普通储户的存取款业务,理财、基金等业务和VIP客户在4~6号窗口。记者曾连续三天到该网点查看,发现1~3号窗口每天都排长队,多则三四十人,少则二十多人。但4~6号窗口则几乎不用排队,没人时窗口就空着,不接待普通储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银行网点都存在“嫌贫爱富”的现象,八成人遭长队困扰,而银行半数以上窗口都给VIP客户,没人时窗口就空着,不接待普通储户。据4月15日《信息时报》
人人都愿意作VIP(Veryimportantperson),起码从字面上讲给人很尊贵的感觉,可是世界上如果都是VIP,那么大家就都不是VIP了。正因为顾客都是上帝是一句谎言,你才知道,上帝原来也是被商家分为三六九等的,你不给人家创造更大的利润,你就不能VIP。
为了VIP,银行宁可把窗口空着闲着,也不让不VIP的人VIP一下,宠爱是留给那些富人的,或者说,宠爱是留给那些能带来更丰厚回报的人们的。大凡“VIP”成员,非富则贵。
VIP卡是商家的一种鉴别,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与普通客户是有区别的。现在“VIP”流行得很,很多行业都搞“VIP”服务。如果你是一位“VIP”性质的银行客户,你到银行办业务,会被很礼貌地请入一间“闲人免入”的“VIP房间”,享用“VIP”特有的浓茶,一切事情自有人帮你办理妥当。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差别化”服务是一种国际惯例,“VIP”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商家为“优质客源”提供优质服务的一个手段,一切都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国际惯例归国际惯例,到了我们这,经常被念歪了经。
排队确实是一种公共场所的自然现象,甚至是一种文明的标志,然而当排队的时间超出人所能忍受的极限时,就成了一种负担。如果把我们每个人在银行排队的时间加在一起,那一定是个惊人的数字,因此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也将是个天文数字。
那么银行为什么就这样喜欢VIP呢,原因很简单,就是给你优待给我回报。可是银行不要忘了,“惟VIP”化好比一个人喜欢富贵,这没错,但眼睛里只有富贵,说明这个人已经达到了拜金主义的境界,不仅人品有问题,思想也有问题了。当一些银行大谈特谈改革发展之时,应该看看自己的营业厅,倾听一下那里的民声、民意。那些眼看着公众去遭受排队之苦的银行,而VIP窗口闲得无聊——分明是在气人:哼哼,穷人,排着吧,愿意搭理你们就不错了——让公众苦苦等候的银行失去的是信任,这个问题有人看到了吗?
银行作为一个企业,想增加利润无可厚非。但市场经济讲规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通过提高效率,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来赚钱。
“惟VIP”化不是市场化的结果,而是市场化不彻底的结果。普遍排队的背景之下,是我国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下的无序。全面包揽代缴工资、水电费、电话费等业务,全面承接膨胀的百姓投资理财需求,是银行网点和业务窗口的增加远远赶不上业务量的增加,造成了VIP窗口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而真正大众化的民间服务却冷风淋漓,这恰恰是中国银行业的成长之痛。
如果将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放在一起比较,消费者能够感受到外资银行的优势非常明显,外资银行在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流程人性化、营业厅环境、技术、人员专业性、产品种类、银行规模、品牌形象、投资回报等方面都给消费者非常强烈的印象;外资银行重视VIP客户,但并不怠慢非VIP客户,而国内的银行在服务水平较低的怠慢,无疑是触动了国内消费者那根敏感的神经——他们气愤异常。
在一定意义上而言,国有银行的服务资源也是一种公众资源。而现在,银行把一半以上的公众资源给了人数极少的“VIP”,委实很过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公民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公民到银行办理业务,他们与银行之间就是消费合同关系,银行理应为他们提供周到的服务。
排队排得人发狂,银行的眼神让穷人心发凉。银行啊银行,你们嚷着与国际接轨,但可别这样,这不是接轨,是接“鬼”!◎海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