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市委党校65岁的历史学教授胡觉照写给国家教育部教材司一封建议信,认为应将诸葛亮的《出师表》撤出中学语文课本,以华歆的《止战疏》代之。理由是,《出师表》宣扬的是一种愚忠思想,而《止战疏》则强烈地反映了华歆的民本思想和止戈为武的战争观。
这里涉及到选编教材的指导思想和大纲原则,编辑既要考虑到所选篇目的思想性,也要兼顾其艺术性。不能不承认,尽管上述古文表达的思想观念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多有不可取之处,但论其文章的艺术成就均臻一流。胡教授建议用《止战疏》代替《出师表》,是单就其内容而言,但其艺术成就又如何呢?有可值得中学生学习借鉴的显著特点吗?我很想看看原文,可惜在GOOGLE和百度上均搜索不到,可见其名气不大,艺术造诣估计高不到哪里去,至少称不上名篇。编辑之所以不将其选为教材自有道理。
其实,就古文而言,在教材已经确定的情况下,重要的是怎么教的问题。假如语文教师能有杭州市外国语学校的郭初阳老师那样的眼力,能用现代人的独立不倚的批判眼光去分析解读文本,一样能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譬如上《出师表》时,教师拎出愚忠一节,联系现实,用现代民主自由的理念进行阐释批判,学生没有不接受的。再以胡教授推崇的《止战疏》表达的民本思想来说,按照现代人的眼光来分析,所谓的民本思想并不符合现代民主理念,甚至是落后的。华歆倡导民本,其实就是希望百姓安于做一个顺民,良民,安心生产,多交皇粮国税,借以维护巩固封建统治,说穿了,这是愚忠思想的翻版。如不作此分析,即使《止战疏》替代了《出师表》,效果还不是殊途同归。
所以说,归根结底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学养,尤其是要用现代理论、普世价值和民主思想去武装训练教师,让他们从对教参的依赖中摆脱出来,形成自己确定的教育观和审美观,如此,即使像《出师表》、《陈情表》等这类“有问题”的课文都能上出新意来,变“我注六经”为“六经注我”,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