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读书日”,北京的书店、图书馆纷纷举办活动,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人集中的地方必有书店,书店的变迁,集中反映了知识、文化的发展轨迹。如今北京最著名的两家书店分别矗立在西单、王府井,这背后自有历史的原因……
提起读书,必想到买书,如今北京已形成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海淀图书城(包括中关村书店、第三极书局等)三个大型购书中心,全国各地的读者慕名而来,里面比商场还热闹。另外三联书店、中国书店、外文书店、国际书店等一批著名书店也吸引了大批读者。
半数以上出版商集中在京城,国际图书博览会一年一度,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面向全国,新华书店网点遍布全城,大规模的地坛书市每年举办两到三次,琉璃厂、潘家园旧书交易发达,新崛起的网上书店受到年轻人追捧……总之,如今在北京,买书,是一件相当简单、相当舒服的事……
如今王府井书店仍是北京的“文化重地”之一 IC/供图
东安市场从书摊到书市
说到买书,自然联想到古都北京绵延近千年的书市,书市异于他市的是在“市”之外,还有精神的交往,文化的传播,知识的承继和道德的弘扬。
北京是古都,文人汇集,书市无中生有,自简而繁,由摊而店,地点也随时境有所变迁。如明时的前门内广场、东城的灯市口,西城的城隍庙街(今复兴门内的成方街)。清代书市繁盛,除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当时的庙会书市外,琉璃厂地近内城已演化成颇受朝野文人士子欢迎的文化一条街了。
民国以后,北京是五四运动的发生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之一。琉璃厂、隆福寺、东安市场和西单商场的书市就成了当时学者作家经常盘桓的地方。东安市场得天独厚,不单地处内城中心,而且与东交民巷使馆区、协和医院、德国医院、辅仁大学、北京大学、育英、贝满、汇文、慕贞等教会学校邻近,又是来京旅游必到之处,所以东安市场的书市很快由摆摊卖唱本一跃而建店开市,发展成既有规模又有丰实内容的书市了。
展读五四以来著名作家和学者的回忆文章,东安市场书市几乎成为他们一个念念不舍的情结。萧乾老人说:“我最怀念的,当然是旧书摊了。隆福寺、琉璃厂——特别是年下的厂甸。我卖过书、买过书,也站着看过不少书。那是知识分子互通有无的场所。上世纪五十年代巴金一到北京,我常陪他逛东安市场旧书店。他家那七十几架书有很大一部分是那儿买的呢。”(《北京城杂忆》)
当年买书逛街两不误
我就读在灯市口的育英中学,吃住都在学校。五十年代,灯市口大街两侧都有旧书摊,琳琅满目,目不暇给。学校北面是隆福寺,南面是东安市场,我几乎把课余的所有时间都耗在这几处的书店和书摊上了。比较而言,我更爱逛东安市场,因为到这里书市可以入一堂而观百鲜,或立或坐可以尽情浏览,书刊报帖之类种种出版物可谓高低贵贱都有,古今中外俱全。遛饿了,随处是物美价廉的小吃。那是一种精神与物质的混合享受,其乐融融。
有一阵子我迷恋搜集五四以来文学著作的初版本,竟费时而不费力,且花费不多地收集到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等七八种,胡适先生的《尝试集》、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每每灯下披读这些原版名著分外亲切,生出不少遐想。
卖书人素质都挺高
东安市场的书市主要分布在市场两侧的几个商场和西街、二道街及南花园。店铺不同,各具特色,但服务是一律热情、耐心、有礼貌的。他们大多都有很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经验,有问必答,举一反三,很少令读者失望。
当年的学者作家如胡适、傅斯年、刘半农、沈兼士、林语堂、顾颉刚、冯友兰、陈垣、郑振铎、叶圣陶、钱玄同、朱自清、翁独健、季羡林、向达、杨钟健、吴晓铃等莫不与这里的书店书商有着频繁亲切的交往,他们不仅在这里找到所需要的书刊,而且能得到很中肯地建议、友谊的补充,相互引为朋友。朱自清、黄裳等名家与书商雷梦水(堪称书笈专家)交谊甚厚,很得力于他提供的书籍。史学家谢同桢书赠雷梦水曰:“感君别具骊黄手,选入不登大雅堂,将化腐朽为神奇,彰幽发潜在公亏。”诗中对书商的贡献给予充分地肯定。
古今中外的文化驿站
二十世纪上半叶国难频频,每经一次战乱都使古都北京的图书古籍遭受一次毁灭性的重创。许多珍贵书籍散落街头做烂纸论斤称卖。不少书商奔走回收旨在抢救,有的甚至把盖着藏书章的散佚图书无偿地退还原图书馆,珍爱祖国文化之真情令后人肃然起敬。
东安市场书市时常收购到近邻东交民巷以及协和等外国医院、北京饭店的洋人送来的新旧书刊;而与之相邻的大中学生也把这里当做阅读、购买新学术、新文学作品的集中地,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这里是了解和译介国外出版物的一个中转站,放大了看,东安市场的书市正是北京传承古今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驿站。它如同一眼甘井,浇灌了干涸的心田,滋养了芳草青树,为古老的北京延续不息的文化生机。
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