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屋变脸西关风韵悄然变味
民间力量翻新或重建老屋,是政府连片改造旧城的有益补充,传统文化面临扬弃
西关涅槃·大屋新生
本期提要
古朴、静谧、粤味——没有了这些气质,还是西关大屋吗?
时尚、喧嚣、多元——有了这些新元素,还是西关大屋吗?
它们都是西关大屋。
政府行为可以主导恩宁路式的连片老城改造,但政府不能包办一切。其实,西关大屋的命运已由市场力量改变,有些人不想住,有些人很想来。新的主人将西关大屋回归房屋的使用属性,而不在意其文化韵味。这种分散却数量庞大的民间改造行为,何尝不是对政府的减负?
不必为西关大屋的“变脸”痛心疾首——历史需要尊重,但历史不能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广州的四月,空气里弥漫炎热的分子。钟老太起了个大早,提着菜篮出门了。跨出逢源街大屋的趟栊门,眼前是一派典型的西关风情:青砖黑瓦、古板街、早茶飘香。
“你好!”钟老太向一个又一个老邻居打招呼,带着浓浓的河南乡音。在以前,这一幕多少会让人有些诧异,因为逢源街流淌的都是纯正的广州白话,如今,像钟老太这样的西关大屋新主人越来越多了。
卖得挺红火
一有放盘即引众多买家
过去一年,西关大屋的价格上升了20%左右。剔除物价上涨和房价上涨等因素,西关大屋作为二手楼中的旧房子,涨幅还是很大。有地产经纪说,一套价钱合适的西关大屋放盘出来,会吸引约十个卖家来询问。交易圈子里,还逐渐形成一个被称为“投资客”的群体,他们买下西关大屋后,把旧房子推翻再原地重建,出租或者转手再卖出。
西关是广州设城墙后对西城门外商住区、手工业作坊的统称,它原是民间投资发展起来的附城区,其聚居处称西关住家林,比喻住宅房子密如林。
西关大屋从发展兴旺至今,已经超过80年,当中大多数年久失修,成为了危破房。荔湾区房管局人士表示,目前西关的老房子有过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逢源街、昌华街,当中绝大部分是私房。就在政府部门为这庞大的旧城改造工程挠破头的时候,一些有“西关情结”的高收入人士以私人交易的方式,买下这里的老房子,用他们的方式进行着改造。近年来,这种交易更是活跃起来,甚至出现“一屋难求”的状况。
冯凤娴是逢源街耀华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平时被人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们这里有西关大屋卖吗?”陪着领导视察时,领导会问这个问题。一些游客游览完附近的民居,同样会找上门到居委会打探。其实,西关大屋的交易已经非常市场化,业主放盘和买家找房,都由房产中介公司经手。冯凤娴和其他老街坊一样,看到工人进场施工,才知道“原来这房子卖出去了”。
据称,耀华大街的西关大屋最贵但最抢手,只能用“可遇不可求”来形容。长110米的耀华大街,中间是麻石街道,两旁是相连民居,浓缩了西关19-20世纪的人们居屋的特点。除了西关古民居,还有西关式小洋房,共39间。典型的石板路、趟栊门、满洲窗,使这里成为广州首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两年前,耀华社区居委曾经想在耀华大街买一间屋子改作为办公场所。居委看中的是15号之一的房子,约200平方米,保护得还算完整。房子的业主听说是居委想买,专程从美国赶回来。结果,业主一口价120万且铁价不议,居委觉得太贵,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最近,这间房子已经卖了出去,现正在搞装修。
中原地产一名长期从事西关旧房买卖的地产经纪表示,目前耀华大街上的西关大屋均价7000元/平方米,该房子市价肯定超过120万。他说:“放盘的人少,要盘的人多,一个价格合理的西关大屋放出来,肯定有8-10个人抢着要去看。”
住得挺滋润
买家多是外地生意人
午后,阳光,温暖洒在幸福二巷的青砖石板上。70多岁的钟秀英忙完家务事,静静地坐在一角,幸福地看着面前一座即将建好的两层高房子。
钟老太是河南郑州人,来广州已经17年,一直在荔湾区逢源街附近租住西关大屋。“老家太冷了,广州暖和,老人家住着舒服。”她有两个儿子,但最让她自豪的,是两个都懂玉器设计、各开了一间工厂的媳妇。家庭生活因而也比较宽裕。去年底,他们家花了80万买下逢源街幸福二巷的一间老房子——房子约200平方米,是楼层较高的单层楼,其前身是西关大屋,后来加了阁楼并分隔成板间房出租。
钟老太家买这房子时,房管部门已经将其定为“危房”。他们请来工人,把旧房子推倒,按照规划部门“新建房子高度不得超过原来房子”的规定,新盖了一座两层高小洋房。这些天,陆续有邻居登门参观钟老太的新居。而这些邻居,都是和她一样在西关住家林落脚的外地人。在幸福二巷走一圈,不出10米,就能找到一户这样的“新西关人”。
年轻的广州本地人只要稍有点钱,都不会再愿意留在老房子,忍受潮湿和黑暗,都是一股脑往高楼大厦钻。相反,外地老板在这里越聚越多。冯凤娴说,买西关大屋的都是外地老板。他们在附近的源胜工艺街经营玉器、家私、工艺品生意,一直在西关地区租房子住,这几年赚了钱,就干脆买房安家。
“这里方便啊,还便宜。”钟老太说。除了与商铺距离近,方便打理生意。这些在一楼的房子还可以存放货物,如钟老太家经营的玉石往往又大又重,根本搬不进高楼。还有人甚至把房子的大厅变成有古民居特色的产品展示厅,促进商品销售。
一名经营红木家具的老板先后在耀华大街买了两间西关大屋,其中一间自住,另一间存放摆设货物。记者看到,一件件雕琢精细的红木家具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里,虽然老板不愿意正面回应,但“客人来此参观会否增加购买意愿”的答案不言而喻。
改得挺新潮
修缮重建都是为政府减负
文昌路、长寿路、逢源路上,房产中介林立。由它们代理租赁和出售的房子,不少是西关大屋。零散的私人买卖早而有之,但真正热闹起来是2005年底至2006初的事。据了解,内街巷的西关大屋均价4000元/平方米,而临近主干道的起码5000元/平方米。
从事西关老房子买卖13年的某中介负责人表示,在过去一年,西关大屋的价格上升了20%左右。中原地产一名负责老城区楼盘的经纪说,一套西关大屋放盘出来,如果价钱合理,一般会吸引约十个卖家来询问。交易圈子里,还逐渐形成一个被称为“投资客”的群体,他们买下西关大屋后,把旧房子推翻再原地重建,出租或者转手再卖出。
有行内专家指出,剔除物价上涨和房价上涨等因素,西关大屋作为二手楼中的旧房子,涨幅还是很大。旧城改造对开放商松绑,只适用于大规模的连片改造,且受政府部门多方面因素制约,“动得太慢”。但私人资金购买私房,手续简单,“改造一间算一间”。
荔湾区房管局人士表示,在大部分已经是危破房的西关私房中,有一些是长期空置、无人居住且业主拒绝修缮的私危房,还有一些则是业主愿意维修,但苦于经济上负担不起。房产市场中这些危破房作为二手楼交易买卖,新业主买下后一般会修缮或重建,这首先解除房子的危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负担。
走过岁月消磨下的衰颓,古老的西关大屋用一种独特方式,使劲延长自己的生命。
私人买卖西关大屋,完全是市场行为。新业主买下危破房后会改造、会解危,但改造成什么样子、是否还保留西关大屋的特色就见仁见智了。研究西关文化的专家指出,由外地老板改造的西关大屋能保留其“门面功夫”就很不错了,目前旧城区里原汁原味、真真正正的西关大屋其实不到10间。
钟奶奶家新建的房子,已经找不到一点西关大屋的影子。两层高的房子,外墙是反光玻璃,里面分成好几个套间,是一幢典型的新式小洋房。
西关大屋一般分为私房、公房和抢修代管房几种,而允许私人买卖的仅限私房。由于历史原因,私房的产权问题非常复杂,一间房屋分属几个、甚至几十个业权人所有。房产部门就曾经处理过一宗有64个业权人的西关大屋危破房修缮个案。因此,购买西关大屋一定要留意其产权是否清晰。
作为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耀华大街,根据有关规定,街道上的西关大屋改造必须保持立面原貌。记者了解到,这里的西关大屋尽管外部门面修旧如旧,但内部装修已经相当现代化,西关大屋典型的前、中、后三进结构,讲求自然通风采光等建筑特色已难寻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高科技生活设施,如安装了空调、抽湿机等。
西关文化专家潘广庆表示,目前西关地区,能在改造后保持门前旧貌、有西关大屋韵味的房子有二三十间,而称得上原汁原味的西关大屋不超过10间。
房子,因为住人才有生气。再以耀华大街为例,如果仗着“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名义把居民都赶走,恐怕今天如博物馆一样距我们遥远。正是房子里每天发生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才使这里洋溢着生生不息的岭南风情。
有专家认为,通过市场行为,逐渐把不愿意住老房子的人置换出来,让位给喜欢居住的人,同时又修复了古老的房子,一举多得。作为国家和政府,不可能对所有文物都“圈地”保护起来,适当地“藏宝于民”更值得推崇。
专家意见:
有选择保留
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研究员胡文中指出,西关大屋的砖木结构确实不适宜沿用。有价值的旧民居与人的合理居住相结合是最完美的。应该在政府扶持下,有选择地保留部分最具特色的西关建筑群。同时,政府可以购买一两间房屋,完全遵照原来西关大屋的结构、风格重建。其它危破房就一律进行改造。
采写:本报记者 陈捷通讯员 林虹
图:大屋变了模样,大屋换了主人,大屋与时俱进,大屋还是西关的大屋。 本报记者 李向新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