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5:18东北新闻网我们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死亡?昨日,61名十五、六岁的高中生写下自己的墓志铭,为自己的一生“划下句点”。在青春年少的时候让学生思考死亡的话题,这是石室中学开展省级重点课题“中学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中的一项创举。
让学生写墓志铭,不是石室中学首创,早在几年前,西安市一中学老师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布置学生给自己写墓志铭。结果引起了家长和教育专家的争议。与此相同的是,石室中学的做法也引起了争议。
争议的焦点无非是此举是否合适,是否有用。作为一个老师,笔者认为,无妨让学生写墓志铭。不仅让学生写,老师也应该写一写。
死亡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只不过是时间的早迟。生命是短暂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想起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名的回答: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也许,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要求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高了。但如果在年轻的时候能够时常的反省这一句话,时常的问自己,也许就不会轻易的虚度年华了。
人活着,其实是需要动力的。而一个人如果能够感受到这个世界是需要自己的,自己在这一生中要完成很多的事,那他是绝不会想到自杀的,也不会不珍惜生命中宝贵的时间。让学生写墓志铭,是一种生命教育,是一种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教育,是及时地给学生一个提醒:不能虚度年华,不能浪费时间,更不能轻易的毁掉自己的生命。我们知道,现实中是有一些学生是无目的生活着,他们从未想过自己要给这世界留下什么。显然,让学生写墓志铭,能够让一部分学生猛然惊醒,尽管是一种虚拟,但效果则是非常大的,这从许多学生的体会中可以作为例证。
一些家长之所以持反对意见,主要是因为让孩子过早地接触死亡,不妥当,毕竟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在人还健在时谈死亡是一件很忌讳的事情。其实,逃避面谈死亡,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做法。一旦真的碰到重大需要选择的事,他们就会就变得无所适从,最后以自杀的形式来逃避。
直面困难,是为了更好的战胜困难;直面死亡,是为了更好的活着,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死亡教育,则能使学生变得更加的热爱生命。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以死来传递着生的气息,对比的强烈,则能增强生的活力。
作者:林卫萍 来源:东北网
(东北网) 责任编辑:孙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