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汽大众公司工人王洪军 (下)本报记者 刘宏
走近王洪军,记者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他对钣金整修工作的热爱。如果说他的朴实令他在社交场合尚显局促,当他站在工作台旁讲解他发明的每件工具时,却表现出一种特别的自信。
“从我记事起第一次见到轿车,就觉得这东西真是太神奇了,几个轱辘一转你就能不费劲地坐着走,我就非常想知道为什么。”王洪军说。上初中时,他就用纸壳手工制作了大量汽车模型,惟妙惟肖,被手工课老师拿去展览。“他真的是非常喜欢他干的工作。他经常带着他要研究的东西回家,一呆就是大半夜,有时我睡醒一觉起来,一看他还开着灯在那儿干,他就像着了迷一样。”王洪军的妻子温艳霞告诉记者。
王洪军说,有时为了试验一件合适的工具,经常是绞尽脑汁,有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成果出来,再累心里也觉得特别高兴。
“我觉得王洪军的成绩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而是需要用心去感觉……单是看他在一个这么艰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而且是不断地创新,就能体会到他对这份工作有一种多么特殊的感情。”王洪军所在车间工会主席卫强这样说。
王洪军发明的每一件工具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发明工具不仅需要对车身表面钣金结构非常了解,也需要金属材料相关知识和力学原理,他不是专家,一切都要从头学。一开始搞发明时没有正式立项,不但没有资金上的支持,连时间都是自己去挤,材料也是自己想办法去找,但王洪军坚持了下来。在发明第一件工具时,屡屡失败,他就一次次去查资料、请教老师,终于做成了第一件工具。这种反复失败、反复修改的经历在他整个发明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他,但最后他还是凭着一股子倔劲儿成功了。
一线工人作为汽车制造的最终实践者,最清楚什么样的工具好使、什么样的方法好用,他们能体会到工程师体会不到的问题,这是他们的行业优势。王洪军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也找到了这个行业在国内发展的空白点,发明工具这一大胆的想法就成了他工作的动力。“在汽车行业中,钣金返修是工程师、设计师很少关注的环节,王洪军看到了在这个领域大有可为。作为一名工人,他善于在自己的岗位上抓住每一次提高的机会。”王洪军所在车间原车间主任苏景学说。
一汽轿车二厂德方厂长迈特说,他在大众集团工作40年来从未见过像王洪军这样的钣金修复人才。钣金工分为两种,白车身整修和成车身整修,而这两种技术王洪军是兼备的。王洪军先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工人层面上取得这样卓著成绩的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