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易丹
60多年前的李庄,寂寞地蹲在长江边上,无人所知。大概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它只是顺着自己的逻辑慢慢地生长。
后来有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化。
由于战争,同济大学的书桌从上海漂泊到昆明,再从昆明流离到李庄。
然而,文化中心的好景不长。抗战结束,这些空降的知识分子们文化人们突然又从李庄消失。李庄恢复了它本来的样子。人们好像已经忘记这个曾经的文化中心的身份,李庄和着它的白肉,它的古旧,它的寂寞和孤单,继续在长江边上沉睡。只剩下梁思成和林徽因居住过的农舍,在雾气朦胧中慢慢衰朽;同济大学的教师的德文讲义,静静地躺在某个不为人所知的角落,墨迹慢慢变淡,纸张慢慢变黄。直到有一天,那些热衷旅游的人发现此地,当地人才晓得了,原来当年文化中心留下的这些残缺不全的东西,竟也是旅游收入增加的条件。于是,风化衰败的营造学社旧址,后来做了自强肉厂的同济大学图书馆,赫然成为旅游景点。当我们走过也许千百年来都没有变化的田间,走过嘶叫声掀天动地的养猪场,走过臭气熏鼻的粪池,终于找到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旧居,却发现那个破旧不堪的房舍门前,有一个朴实的小孩守着要收门票。
曾经想过一个题目,重庆的突然现代化。抗战时期,重庆成为陪都,内陆的城市突然之间迁来了无数的工业、学校、机构。重庆突然被迫地现代化了一把。而李庄,恐怕较之重庆就更有意思。现代化像闪电一般,击中了李庄。李庄打了个颤,被惊醒,被照亮。但闪电就是闪电,倏忽之间,耀眼夺目,继而重归黑暗。60年前的李庄一度灿烂,60年后的李庄依旧沉寂。60年中,从李庄走出去的梁思成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参与设计了联合国大厦,从李庄走出去的童第周成了国际知名的微生物学者,从李庄走出去的林徽因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而李庄却回到了原来的进化轨迹,慢慢随着时间推移而变老,变旧。
李庄人现在能够引以为豪的,只剩下被闪电击中的那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