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念祥当了23年楼长,邻里和谐相处了23年。
厦港街道下沃社区大学路176号大院12号楼的邻居形成了默契:家家将拖把头朝内滴进桶中;空调冷凝管顺着拖到地的软管直接排下;约定到了傍晚家家户户收进衣服后才浇花……在这个楼院里,大家和睦相处整整23年了,连刚请来的保姆都懂得这些“规矩”。
立下很多“清规戒律” 只为互相体谅
12号楼是大学路176号干休所大院深处的一幢不起眼的小楼,1984年老干部孙念祥离休后就住进来。
整整当了23年的楼长,孙念祥和邻里们共同为12号楼立下很多“清规戒律”。80岁的老孙说,他组织大家定下这些规矩只有一个目的,体谅别人,方便自己。老孙是老党员,每次党小组会议后,他都刻意把邻居们留下,共同商讨楼院里存在的问题,他笑称为“楼长发话”。老孙说,“楼长不是来管邻居们,而是要为邻居服务。”他总结出自己的态度是:服务老的,教育小的。
平均年龄80.3岁 个个儿孙满堂
12号楼共住有8户人家,每户家里都有老人,老人们大多已儿孙满堂。最近,老孙给楼院做了个统计:平常楼院的常住人口是17人,平均年龄高达80.3岁,一旦周末大家全部都来齐时,就增加近3倍多达73人。大家平日都各忙各的难以相聚,周末往往会聚在老人家里吃个团圆饭。“人多了,动静也就大了,茶前饭后,孩子们难免会打打闹闹,这时就需要楼下楼上互相体谅,减少影响。”老孙说,我们都是从部队出来,以前住的都是只有一层的平房,住进12号楼,突然天花板会出现声音,大家都很难适应,所以就更能互相理解。老孙的楼上住的是老余,有5个女儿。一到周末,女儿女婿和外孙们齐聚一堂,热闹不已,可是“乒乓乓乓”的嘈杂声却影响到楼下老孙的午休。怎么办呢?每到周末,他就喊上女儿:“走,我们中午别休息,去钓钓鱼吧。”老余先生也很理解楼下,每次孙儿拖动桌椅、扔东西时,他都厉声制止,并在板凳、桌子的“四脚”垫上东西,防止噪音。
老少打成一片 晚辈都称他“鱼爷爷”
跟着老孙走在大院里,似乎只要是小孩子都认识这位孙爷爷,一路上,“孙爷爷、孙爷爷好”招呼声不断。一个小朋友折了纸飞机往老孙身上“射”过来,旁边的妈妈立刻让他跟孙爷爷道歉,但老孙和孩子们玩成一团,根本没往心里去。在12号楼院里,很多小辈们都称老孙为“鱼爷爷”,因为老孙喜欢钓鱼,楼院里每家每户都吃过他钓的鱼。现在,曾经称老孙为“鱼爷爷”的孩子都成家了,他们的孩子也跟着孙爷爷长、孙爷爷短地叫。2楼老于的5个女儿个个都很尊敬他,每次回楼院,遇到老孙,这个问:“孙伯,你去哪里,我开车送你。”那个说:“走,孙伯,今天请你吃饭。”3楼的老黄的女儿和老孙最亲,每次她到楼院来,一看到老孙,总是大喊“孙伯——”,然后抱着他,亲热得像是老孙的亲闺女。“小丫头小时候经常把拖鞋往楼下扔,我就捡起来送过去,几次下来,她也不好意思再乱扔东西。”老孙说,因此跟她特别要好。4楼林老的4个儿子都把老孙当朋友了,平时一有空就爱拉着孙伯一起去钓鱼,出了画册,非得送给孙伯。
楼道集体博饼 增进邻里感情
台风快来,老孙挨家挨户提醒大家注意检查花盆,关好门窗。楼上哪家有重物在楼下,老孙体力好,总是帮忙搬到家;现在老了提不动了,就经常“噔噔噔”把报纸送到楼上。从2004年中秋起,老孙和4楼的老邓一起发动了楼院第一次集体博饼活动,坚持了两年。2006年,2楼老于的爱人去世了,老孙取消了博饼,并协同2楼隔壁的老姜去老于家坐,陪他聊天,为他分忧。“但是,通过博饼能够联系感情,大家都希望这个传统能一直保持下去。”
文/图 记者 钟黛玲 通讯员 姜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