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
——访一航成飞副总工程师苗文中
(记者谢佳君廉钢)“祖国终将会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祖国终将会记住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这是苗文中和成飞人笃信的一句格言。
做了这行就要耐得住寂寞
1985年,23岁的苗文中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来到成飞工作的他一头扎进了试飞科研一线,与歼十飞机结下了不解之缘。艰苦工作中,苗文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选择了航空,就选择了奉献和付出。”
在上世纪90年代,成飞试飞站使用的计算机是老式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的时候速度很慢。苗文中记得,在1998年为某机型试飞的当天晚上,他和试飞站的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上处理数据,一直工作到次日早上6时。突然,计算机死机了,一切又得重新开始,又是十几个小时的连续作战。苗文中告诉记者:“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技术是不提供给我们的,但老的设备又容易出现问题。后来,我们干脆自己来做计算机上处理数据的程序。”于是,大家自己动手、自主研发,让若干个计算机并行运行,效果竟然非常好,再没出现过死机的尴尬现象。回忆起来,苗文中的快乐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这说明我们自己完全有能力造出较高水平的设备。”
在成飞试飞站工作的二十多年里,歼十飞机的试飞是苗文中付出最多心血的项目。飞机地面滑行试验、首飞阶段试飞、调整试飞及部分定型试飞技术准备,大量的科研项目在苗文中的主持下取得成功。苗文中说:“做航空事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大家应该看到,歼十轰动世界的背后是无数成飞人二十多年默默奉献的结果。”
我的钱不多 但我很自豪
在成飞试飞站场务大队长付连军的眼中,苗文中是一位能够在一线“冲锋陷阵”的副总工程师,他说:“试飞站搞飞行试验、改装测试,他都亲自前往,一个插头、一段线路进行检查、常常和我们一起,蹲在地上吃盒饭。枭龙飞机的设计到试飞的23个月中,苗文中经常和试飞人员一起连续作战三十多个小时。
在苗文中的大学时代,和他一起攻读航天专业的同学有二十多人。如今,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已经出国定居了,仅有4人还留在国内从事航天事业。出国的很多同学挣的钱都比苗文中多,但每次同学聚会的时候,苗文中却是他们羡慕的对象。苗文中说:“我的钱没他们多,但是我不羡慕他们,反倒是他们羡慕我,因为我和我的同事造出了中国最好的飞机!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能有多少机会获得这样的荣誉?”
说着说着,苗文中望着远处的天空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从他的眼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他对航天事业的那份热情,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