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环柄菇:子实体一般较小,菌褶白色,离生,稍密。菌柄柱形,菌环以下有絮状或毛状鳞片,质脆。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
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喜欢在黧蒴树的树阴下群生,一般与树根相连,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
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误食后会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
铅绿褶菇:铅绿褶菇多于雨后长在草坪、草地及蕉林地上。容易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本报讯(记者柳姗姗)摘野菜、捡野菌,找个农家乐自己煮来吃。这样充满田园气息的生活,在“五一”长假期间成了很多市民的度假新方式。
但家住大坪石油路的莫先生一家人5月3日却因为误食毒蘑菇,造成5人中毒,其中一人肝损害严重,到昨天仍住在医院治疗。
一家五口中毒
“我们一家三口,加上父母和弟弟、弟媳,7人去游云篆山。
”36岁的莫先生和弟媳黄女士是一家人中两个幸运没吃到毒蘑菇的人。昨天,莫先生告诉记者,3日一早,在父母提议下,他和弟弟开了两辆小轿车,前往巴南云篆山玩耍。
莫先生的父母老家住在巴南乡下,老人提议带6岁孙子上山采蘑菇,然后在山脚找个农家,买只鸡杀来炖野生菌吃。
中午近1点,一家人采了一桶蘑菇下山寻找农家,谈好价钱煮菌吃。
“我没有吃那个汤。因为我洗菌的时候发现好多沙还有虫,洗不干净我不敢吃。”黄女士因为不敢喝汤,只吃了素菜;而莫先生在厨房为一家人忙碌,没有来得及吃,两人逃过一劫。
蘑菇不要自行采
下午3点,一家人驾车准备返回主城区,车行出不到10公里,大部分人都出现了呕吐症状。莫先生连忙拨打了120,招呼弟媳原地等候救护车,自己开车带着情况较严重的母亲和儿子赶往巴南区中心医院。
医生很快判断57岁的莫母,62岁莫父等5人均属于食用毒蘑菇中毒。当晚将情况最严重的莫母转入市急救中心抢救,随后4人在第二天也转入市急救中心救治。
记者昨天从市急救中心获悉,5人中4人均已出院,只有莫母因为肝损伤严重,至今仍在接受治疗。
“都市人群崇尚田园生活,向往绿色无公害食品,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目前治疗毒蘑菇中毒还没什么特别有效的方法。”医生提醒,市民外出最好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菌菇类食用。
21种常见毒蘑菇
据医生介绍,最常见的毒蘑菇有21种:致命白毒伞、铅绿褶菇、赭红拟口蘑、白毒鹅膏菌、毒鹅膏菌、网孢牛肝菌、哈蟆菌、细环柄菇、摩根小伞、细褐鳞蘑菇、毛头鬼伞、半卵形斑褶菇、毒粉褶菌、介味滑锈伞、粪锈伞、美丽粘草菇、毛头乳菇、臭黄菇、白黄粘盖牛肝菌、粉红枝瑚菌、大鹿花菌。毒蘑菇中毒分为5种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和日光皮炎型。
蘑菇中毒如何处理
医生介绍,出现毒蘑菇中毒症状,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在等待救护车期间,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患者饮用加入少量的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对于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