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本书籍流出校园,不让一本书籍变成纸浆”、“将知识带走,把爱心留下”、“知识阳光,爱心传承”——每年,东北林业大学毕业生即将离校时,宿舍楼门口都摆放着印有这样倡议标语的“捐书箱”。该校阳光志愿者协会开展的“阳光书屋”行动,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收到捐赠书籍6000多本,它们大都是毕业生留下的专业教材、考试辅导资料和课外读物。
现在,“阳光书屋”化解了她的烦恼,“把这些书籍捐出来,既解决了毕业生的负担,又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学弟学妹,的确是两全其美的事。”刘华文告诉记者。
“阳光书屋”的创立者、该校2004级学生李根利说,看着成车被当成废纸卖掉的旧书运出校园,真的挺心疼,“我们是学林业的,心里更清楚,这一本本书其实就是一棵棵树木、一片片森林。假如这些书能够继续使用,能节约多少林木资源啊!”
于是,李根利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为阳光志愿者协会成员的郑艳华、孙建武等十几名同学,大家都深有同感。在2005年6月,又一届毕业生离校前,“阳光书屋”正式成立了。
他们在每一个宿舍楼门口设立捐书箱,还分头到毕业生的寝室,动员大家捐书。还有一位研究生学长,本来已毕业到外地工作,听说这个消息后,特意赶回学校,把本要丢弃的旧书都拿出来,并嘱咐阳光志愿者协会的同学说:“这是我的一份爱心和诚意,一定要交到贫困的学弟学妹手里。”
第一次行动,“阳光书屋”就收获颇丰,收到毕业生捐赠的各类书700多本。从此,“阳光书屋”正式成为东北林业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的长期活动内容之一,同时也得到了团委老师的认可和支持。校团委为志愿者们提供了房间和书架。郑艳华等志愿者找来工具,对有破损的书籍进行“整容”,给那些失去封皮的书籍重新穿上“保护衣”。李根利还特意去请教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用专业的分类法为捐赠书籍归类、编号,以方便同学们借阅。志愿者还号召每一个捐书者在书籍的扉页写上一段人生格言或寄语,以激励下一位使用者。
来自农村的蒙和保同学是“阳光书屋”的常客,他说:“每年几百元的书费,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现在,我的课本、教材基本都是在‘阳光书屋’借的,不仅节约了不少钱,还使我懂得了珍惜。”
“学长们留在辅导材料上的寄语,让我更加努力。其实,我就是在他们的鼓励下,才考上研究生的。”赵杨同学告诉记者。
2006年8月,小小的“阳光书屋”已装不下越来越多的书籍。志愿者在团委老师的帮助下,与校图书馆积极联系,签订了共建协议。“阳光书屋”正式落户校图书馆,有了专门的借阅室。据统计,“阳光书屋”借阅量已达到了2000多人次。
如今,在东北林业大学的校园里,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为“阳光书屋”奉献爱心,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受益。“阳光书屋”的志愿者,决心要把书屋做得更大。“下一步是号召几所大学联合共建,让我们的书屋更丰富,能帮助更多的人,把这种爱心和理念传承下去。”李根利说。
本报哈尔滨5月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