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8日热线消息 杨女士通过电话订购了价值1980元钱的消炎药,结果对方给汇来仅值七八百元钱的保健洗液。由于没有合同约定,对方拒不承认和杨女士有过交易,使得维权问题卡了壳。
杨女士在德州经营一家小诊所,今年3月,她在济南的药品交易会上看到了一家公司的产品介绍,觉得对方的头孢类消炎药不错,决定购买一些。
4月20日,杨女士得知该公司有这种消炎药后,马上汇款1980元订购了两箱。几天后,她给该公司打电话问药品是否已经汇过来了,没想到对方答复说生产这种消炎药的厂家已经倒闭,目前公司没有这种存药,并说要给她寄一些保健洗液。
“我当时就说不要保健洗液,如果没有消炎药的话,就把钱退回来。”杨女士说,她没有收到退款,而是在4月27日收到了8箱保健洗液。据杨女士介绍,720瓶保健洗液的市场价也就是800元钱左右。接近2000元钱的货款,一下缩水了1000多元。收到保健洗液后,杨女士多次拨打该公司的电话,但对方一直拒绝接听。
记者好不容易联系到了那家公司的贾经理,但他说自己根本就不认识杨女士,也未曾收到杨女士的汇款,更没有寄过保健洗液。由于杨女士在买药和汇款时,都没有与该公司签订协议,目前杨女士也是无可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