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消息
本报昨日独家刊登的《如皋九旬妪公开“慰安妇”身份》一文见报后反响强烈,91岁老太周粉英的巨大不幸令人同情,老人敢于直面过去的勇气更令人肃然起敬。昨日本报记者再次来到老人所在的如皋市白蒲镇,探访曾经留下老人无数噩梦的慰安所旧址,找寻能够见证这段惨痛历史的证人。在与周粉英家人的再次接触中,更获悉因为曾遭受的非人折磨,给老人留下了一辈子跟随的“耻辱”病痛。
古街巷道寻访慰安所旧址
昨天傍晚,在穿越白蒲镇的通扬运河畔,一片青砖黛瓦的居民区映入记者眼帘,当地许多80岁以上的老人大都记得,建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座旅社,曾是当年侵华日军在白蒲镇设立的军营和慰安所旧址,这里记录了一段惨痛的历史,而周粉英老人正是在这里,被日军蹂躏长达两个多月。
在白蒲镇蒲西村31组79岁的老人程考骞的带领下,记者顺着该镇市大街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寻访侵华日军慰安所旧址。这条南北走向狭窄的老街,如今还保留着部分四合院的古老面貌,“这个地方原来有座中兴旅社,日本人设在镇上的‘慰安所’就在旅社里,后来拆掉建起了现在的房子”,程考骞老人告诉记者,当年,市大街是该镇唯一的街道。
程老回忆,日本鬼子一来他们就逃走了,自己还清楚地记得,村里有两个长得很好看的姑娘没来得及跑,被日本鬼子“活捉”,凄惨的哭叫声大老远就能听见,这么多年了,自己还记得,一个叫秀珍,一个叫引侯。“日本鬼子可恨,帮他们忙的汉奸也特别可恨!”程考骞说,当时白蒲是个大镇,最多时有鬼子上百人,帮助他们找“花姑娘”的全是汪精卫的“和平军”这些汉奸,他们都是当地人,对谁家的女娃和新媳妇长得好看很清楚,所以,每次他们出去抓人,汉奸都在前面“开路”,“花姑娘”就是躲起来或者“投奔”亲戚也没有用。
在老镇市大街史家巷1号,程老指着一处青砖的院墙向记者证实,这里就是当年关押慰安妇、供日军享乐的“中兴旅社”的旧址。得知记者探访慰安所旧址,居住在附近的87岁老太徐家珍告诉记者,日军的铁蹄踏入白蒲镇时,她刚满17岁。父母将她深藏在家中,平时连门都不迈出半步。自己一直躲在家中,躲得“昏天黑地”,才没被抓走。
居住在白蒲镇镇北的70岁老人邓成湾则称,当年日军在白蒲横行时,他还年幼。但提起慰安所,老人尚存记忆。邓老汉告诉记者,他曾经和大人们一起,将家里收割的稻草送进慰安所,供日军烧饭取暖用,自己进去看见,慰安所有一二十间房子,每间房子里都有家具和大木床,远比普通老百姓家里的结实。日本鬼子被赶走后,当时的老房子不再是慰安所,但还在使用,以后才拆除。
经过70年的风雨沧桑,曾经让许多如皋妇女泣血受辱的慰安所老宅,早已在历史的变迁中踪迹难寻,如今低矮的青砖瓦房也是后来改造的。现在,许多对当年历史有着切肤之痛的老人,仍然几代同堂生活在这里。这些在慰安所旧址附近居住的老人们告诉记者,对于那段发生在白蒲镇上的屈辱历史,他们对后代人已很少提及,“现在看到在和平年代的儿孙们衣食无忧,就不忍心让他们再去承担祖辈们所受的种种苦难。”
她一辈子备受病痛折磨
昨晚9点半,已经入睡的周粉英奶奶爬起床来,摸索着去厕所小便。因为遭受日军的凌辱,周粉英留下了肚子胀的病根——不一会儿便要小便,但一蹲几个小时就是尿不出来。“大白天10多个小时,奶奶有8个小时是呆在厕所里的。”周粉英的孙媳妇、38岁的杜美兰告诉记者。
杜美兰介绍,家里人经常要和老人“争厕所”,每天天亮,家里人起床要上厕所时,老人多半就已经呆在了厕所里。“奶奶,你快一点啊?”杜说孩子憋不住了会催老人。厕所里蹲了许久的周粉英很是痛苦:“我就是拉不出来,怎么办啊”。
“奶奶这么个情况,叫人怎么不心疼啊。”说到这儿,杜美兰几欲泪下。
周粉英的儿子姜伟勋告诉记者,母亲这几十年来一直都是这样,感觉肚子很胀,动不动就要上厕所,蹲一次一个多小时是常事,随着年纪的增大,病情越来越严重。姜伟勋的妻子很早就过世,加上母亲的眼睛看不见,多半时候都是他陪母亲上厕所,“母亲蹲在厕所里,身子左摇右摇,就是想小便,但就是尿不出。”
一个遭受过日军百般凌辱的老人,好不容易跳出“火坑”后,一辈子还要遭受如此病痛的折磨,记者听闻周粉英子女的讲述后,不由得一阵难受。“大白天多半时间都呆在厕所里,晚上岂不是更不方便?”当记者提及周奶奶晚上是如何度过时,姜伟勋不等记者说完便答道:“就是怕晚上起夜不方便,近3年多以来,老人一直都不吃晚饭。”
党史研究人员印证“那段历史”
如皋市委党史办党史科科长、民史学者李亚平介绍说,日本侵略军攻占如皋的时间和新四军东进将苏中第三军分区机关设在如皋的时间,可以和周粉英被抓作“慰安妇”及她的前任丈夫参加新四军抗日杀敌的时间互相印证。
如皋沦陷的时间是1938年3月19日,日军当时有个驻军就盘踞在如皋白蒲镇,而周粉英老人回忆她当时和小姑被抓作“慰安妇”的时间正是在1938年春天。李亚平说,侵华日军一占领如皋后,便在如皋城里设立了一个“慰安所”,位于现在如城镇长巷广雅楼,这里原来是家旅馆,不久,如皋民间就称这里叫“妹妹居”。几十年来,如皋城里的居民都知道这里曾是日军的“慰安所”,如今,这里早已拆迁改造,成了锦绣苑小区,那个“慰安所”原址,就在锦绣街上。李亚平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对日军在白蒲设立“慰安所”已搜集了部分证据,周粉英老人的控诉更促使他们对此作充分论证。
根据如皋史志,1940年8月3日,新四军东进抗日抵达如皋西乡,随后在如皋卢港成立了中共如皋县委和县政府,时任新四军一师一旅旅长的叶飞,兼任苏中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苏中第三军分区机关就设在如皋,形成了如皋抗日根据地。据周粉英老人讲述,她的前任丈夫倪金成是于1941年4月参加新四军的,这也正和历史相符。
“我亲眼见他们抓走了周大姐!”
“我亲眼看见这群豺狼一样的坏人抓走了粉英大姐!”昨日,周粉英老太82岁的老邻居、如皋市白蒲镇杨家园村5组严锦春老人回忆起70年前的一幕,仍然历历在目。
“那是一个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我当时13岁,还是一个伢儿,那一天下午,我正在村子里和伙伴们玩,忽然听见有人大声喊叫起来。”严锦春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生活在如皋这个被称为“长寿之乡”的八旬老人声音洪亮,思路清晰。“当时就听见村子里的人喊道,不得了了,抓人了,快跑啊!”严锦春说,自己刚跑了一会儿,就看见几个日本兵和几个陌生汉子推着一辆独轮车急急地跑了过来,自己赶紧躲闪到路边的油菜花丛中。听大人讲,那几个陌生人是白蒲镇上的汉奸,他们是领着日本人来抓“花姑娘”的。
在几个人的指指点点下,几个杀气腾腾的人一下子来到了粉英大姐家。自己跟在他们后面,看见了“抓人”的全过程。
当时20出头的大姐想逃跑已经来不及了,要命的是,和大姐年龄差不多大的小姑当时正好也在她们家,小姑名叫吴群,就住在本村。虽然两个人东躲西藏地最后躲进了磨面的大石磨下,但还是被发现了,几个人就像“老鹰捉小鸡”一样抓走了两个被吓傻了的女人,抓进车子后,两个男人还恶狠狠地揪着她们的衣服,生怕她们逃跑,实际上她们早已没有反抗能力了。
严锦春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年纪小,不知道她们被抓走干什么了,几次好奇地问大人,他们也不讲,只是不停地叹气。后来自己长大了,也知道日本鬼子抓人就是供他们发泄的。
严锦春说,周粉英和吴群两人的长相在村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当地坏人“告了密”,日本兵很干脆地就抓走了人。后来过了大约两三个月,周大姐回来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吴大姐也回到了村里。两个大姐姐本来性格很开朗,见了人说说笑笑的,回来后就不怎么说话了,脸色变得很难看,人也瘦了。自己当时也不好意思问她们。
本版策划 刘孝浦 冯海青 陈太云
撰稿摄影 缪礼延 陈 咏 郭小川
谷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