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审核呼唤全局立场
由于每个人都想解决自己的问题,使真正重大的问题凸显不出来。
撰稿/汪 伟(记者)
汪利民是中国第一位直接由职业律师出任省高院副院长的“律师法官”,后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谈了对当前人代会预算审议和监督的看法。
新民周刊:人大代表要监督和审核政府预算的困难在哪里?
汪利民:现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中央政府预算,连我都看不懂。很专业,也太多了。实际上,人大代表审议预算,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面也有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人大代表手头的资料严重不足,这些经费是哪里来的,该怎么花,这种花法合不合理,他都没法做出结论。何况全国人大开两个星期的会,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审议。也不是所有的代表都有能力和意愿去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情况,有一些代表的知识亟待更新,让他们去审议预算,是很难完成的工作。
要提高人大代表的作用,至少常委应该专职化。西方的议会议员,他们是专业化的,天天开会,每个人都有许多助手,平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信息,每年的预算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都心里有数。我们的代表都是兼职的,每年用于人大代表的工作时间顶多也就一个月的时间:全国人大开会两个星期,列席地方人大一个星期,巡视调研一个星期,这就完了。实际上有些兼职的人大常委,加上常委会开会的时间,他们用于人大工作的时间每年也不过两个月左右。
新民周刊:但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代表和政协委员设法利用“两会”这个平台,提出自己的主张。
汪利民:一方面,“两会”的确是一个全国瞩目的契机。另一方方面,我对全国人大的会议有一个感觉,由于每个人都想解决自己的问题,使真正重大的问题凸显不出来。审议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期间,代表们的职责应该是站在全国的立场,对国家大政方针做出决策和审议,但是现在变成了一个很热闹的地方,大家都在讲政治,讲自己,决策审议的色彩被冲淡了。人大代表们谈的都是本地的、本机构的事情,要钱,要权,要中央的支持。各省的官员代表这个时候忙着跑部委,要项目。大家都知道,代表“跑部钱进”效果要好一些,平时以官员身份跑项目难免要坐坐冷板凳。■
[上一页] [1] [2] [3] [4] [5]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