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灵光乍现,我突然给10年前的实习老师打了个电话。10年不见是什么感觉呢?有点紧张和不安,手都在微微颤抖。
激动在于——10年来我对他曾经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深怀感激,而且,一直在按照他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要求自己,并受用至今;而紧张在于——工作后不久,我就毅然转行,将我们曾经“共同奋斗”的领域抛在脑后,按照自己的心性从事了喜欢的工作,算是对“师门”的背叛。
果然,最初的寒暄之后,谈到了我现在的行业,他立刻表现出极大的不屑:“这种事有什么意思呀!毫无价值。”
我辩白:“我觉得很有价值呀!还得了××××奖呢!”
“想不到你还会看重这种小奖,证明你这些年毫无进步!”
面对他尖刻的批评,我无言以对,好像又变回那个10年前的小女生,在强硬的老师面前只有唯唯诺诺的份儿。虽然岁月划过了10年的成长痕迹,但昔日身份情境再现,我还是毫无力量。我不禁再次感慨: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优点和缺点都极为突出的人。
他业务能力极强。尽管已经工作了10年,我还是认为他是我见过的最具专业水准的人。他看问题视角犀利、极具深度,不管多么错综复杂的事情交到手上,他总能够透过纷繁的现象洞穿本质。无论他在哪里工作,无人不钦佩叹服他超强的业务能力和旺盛的工作热情。他当时负责公司的策划部,此前策划部一直反响平平,可他一去,这个部门立刻面貌一新,备受瞩目,诞生了很多富有影响力的项目。后来他又去一家同业兼职,在他的带领下,这家公司的业务也有了质的飞跃,迅速奠定了在同业中的地位。
让我非常敬佩的还有他超凡的敬业精神。那时候小汽车还不普遍,他每次去企业看项目都骑自行车,我就这样和他每天转遍大街小巷,甚至远行到郊区。他给自己的任务很重,经常我们骑车回家时几乎是深夜了……
这样的工作状态对于我这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极好的磨炼,至今我也做不到像他那样敬业,其实,像他那样的“工作狂”又有几人呢?所以我对他敬仰不已,可是,当我向同事表达对他的钦佩的时候,却往往招致怀疑和不屑。
有的同事说:“他那么起劲跑企业,是和企业有什么交易吧!”
也有的同事说:“他那么爱吹牛,谈的项目一定水分很大!”
还有一些是没说出来的理由。我心里明白,就是觉得他过于高傲了,让人难以接近。同事和他讨论问题,他那副架势,就像老师面对学生,领导之于下属,不等别人说完,他就用毋庸置疑的口吻做出自己的判断,当然,都是结论式的,对别人看法全盘否定,他讲完之后,对方只有瞠目结舌的份儿,再也没有讨论的余地。
而且,他讲话总爱藏头露尾,故作神秘状,特别是涉及一些“一般性隐私”——像家庭情况、是否结婚等等,总是做出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他喜欢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有来头”的大人物。很多人一度以为,他是个有背景的“高干子弟”,实际呢,他父亲不过是某国家机关一个部门负责人。他也爱吹嘘自己和某位企业高管、政府高官的交情,夸大自己的意见对最高决策的影响力,其实,这都是很容易“戳穿”的,所以人们对他的话总产生三分疑问。
只有我知道,尽管他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致命伤,但落实到工作方面,是绝对严谨扎实的。为了核对一个微小的细节,他经常反复求证、仔细推敲,确保万无一失,而且,即便在拿回扣盛行的时期,他也表现出少有的洁身自好……但我知道又有什么用呢?别人一无所知,他的所作所为只会把自己的形象引向相反的道路,在接下来的一次改革风波中更是卷入了深深的人际旋涡之中。
那是他一个很有力的竞争对手,就在公司竞聘部门经理时,对手将原部门一项重大决策失误的责任全部推到他身上。要知道,在原部门,这个对手是一把手,本来,出了任何问题都是难辞其咎的,但他推卸责任的对象是我的老师,是这个大家都不信任的人,那就不一样了,他不仅没有资格参加竞聘,而且还被停职反省。
那天,我们坐在河边相对无言,他苦闷地抽着烟。
“他为什么这样对我?他是最了解我的,知道那不是我的错。”
事到如今,他竟然还这么幼稚。“你对项目策划中的复杂细节处理得很老到,但在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十分天真!”
当然,和我这个小人物的讨论是毫无意义的。时隔不久,他就彻底离开了原单位另谋高就,我听说他换过好几个地方,在电话中他骄傲地报上了几个响当当的头衔。只有我能够辨出其中的真伪,他肯定在这些公司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肯定也让这些地方的人又爱又恨。
?????<?<局经文保支队一名负责人说,他们调查了数名学生,有几名学生证实张老师曾经体罚过学生,但现有证据不能证实孩子是老师逼死的,家长如果认为学校有责任可以到法院去起诉。
据悉,目前没有发现曹鹏飞留下了遗书。
本报大同5月9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