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在陈健的领导下,联合国大会顺利召开,并通过了反恐决议,美国媒体也罕见地称赞联合国“表现出惊人的效率”。鲜为人知的是,这“惊人效率”,是在一个中国人的掌控下完成的;在联合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天权力真空,被一个中国人填补
陈健
■ 在联合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天权力真空,被一个中国人填补
■ 陈健的行动,让全世界知道,中国人对痼疾也会用猛药
■ 他在一次记者会上的发言,被某套《大学语文》教材收录
■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陈健的改革,是联合国历史上最深刻的改革。”
“他所主导的改革,是联合国各项改革当中最深入、最富有成果的。”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他的中国同事陈健赞赏有加。
2007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陈健卸任。
9·11,联合国大会由中国人领导
2001年9月11日清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是普通一天的开始。
陈健开车离家时,一切如常。当他在联合国大楼下车,旋即感觉气氛异样。平日这个时刻,人们都向大厦走去,但眼前只见人们纷纷从楼里撤出,神色仓惶。陈健向身侧的警卫询问,警卫也不说话,遥遥一指,陈健抬眼望去,冒着浓烟的世贸大楼赫然眼底。陈健心头一紧:“出大事了!”
世贸大楼、五角大楼先后被撞,同样位于美国心脏地带,且有重大政治意义的联合国大楼随即成为“高危建筑”。
接下来的一幕让警卫迷惑不解。他发现,这位来自中国的联合国副秘书长,“逆人潮而动”,向联合国大厦走去。警卫急忙上前询问,回答是:“我还有工作。”这位警卫的第一反应是:“他不要命了。”
头一天的9月10日,原联合国大会主席刚刚卸任,新的大会主席尚未产生。原定11日联合国大会要产生新主席,但“9·11”打乱了一切。于是在9月11日,联合国大会六十年历史上第一次“群龙无首”——没有大会主席,联大出现短暂“权力真空”。
“会议究竟能不能开?”联合国大会事务司司长普茨列夫,正为第二天的会议焦虑。这时候电话响起,他的上级陈健,指示建立一个类似“临时指挥部”性质的小组。普茨列夫听到电话彼端的声音仍然清晰,镇定,条理清晰,这位俄罗斯人顿时心中一宽。
在人心浮动之际,陈健派人打电话给各地区集团主席,要求这些主席分头通知本地区代表,告知明天开会事宜。随后,普茨列夫又得知,他的上司陈健以联合国副秘书长身份,行使联合国大会主席职责,召集联合国各地区集团主席,维持联大在危机中的运作,并商议如何对9·11表态。
9月11日这一天,陈健如往常一样,10点上班,6点下班,其间一直呆在联合国大楼里,未曾离开一步。
9月12日,在陈健的领导下,联合国大会顺利召开,并通过了反恐决议,美国媒体也罕见地称赞联合国“表现出惊人的效率”。鲜为人知的是,这“惊人效率”,是在一个中国人的掌控下完成的;在联合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天权力真空,被一个中国人填补。
一旦成为联合国副秘书长,属于国际公务员,为联合国服务,不能再代表任何国家的利益。陈健在上任第一天,就被要求在一份誓约上签字——誓约规定,从那一刻起,他就不代表任何国家。
而此前,陈健一直代表中国。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