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代表”成为这次国际道德经论坛上一道很特别的风景。图为4月24日,一名“洋代表”在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复修落成庆典上。相传老子就是在楼观台写作并传授《道德经》的。记者陈钢/摄
4月下旬,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道德经论坛在中国西安、香港两地隆重举行。
道德经论坛引发新“东学西渐”
一场盛大的国际道德经论坛背后,涌动着一股新“东学西渐”热潮
如果老子在世,他一定会为自己今天的际遇兴奋不已。这位中国古代哲学家没有想到,他2500年前写的一本只有五千字的著作,竟然在今天成为全世界颂读研论的对象。
4月22日,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分别在西安、香港两地举行,来自17个国家的道教界人士和其他宗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文化名人等共350余名代表出席。“人太多了,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与会的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刘笑敢对《国际先驱导报》感慨道:“我本来以为只有学者参加,没想到还有搞房地产的跟我交换名片。”
就在开幕前一天,“万人齐诵道德经”活动在香港展开,共有13839名香港市民在14分钟里齐诵《道德经》,并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在4月26日,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道德经》版本(文物)展览”也在香港拉开帷幕。
在西方,一股新的《道德经》热也正在刮起。“20年前两年出一本《道德经》英文版,十几年前每年一本,现在据说每年都有两三个版本。”刘笑敢说。
与《道德经》所受到的追捧一样,一批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也在西方被再发现。学者从《论语》中寻求解决西方社会危机的良方,企业家从《孙子兵法》中看到了谋略……新“东学西渐”正在形成气候。
中西方共寻“和谐”良方
这次道德经论坛,除了聚集到了许多各行各业的人士之外,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受到了中国官方的大力支持。不光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来贺信,论坛的主题“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也跟“和谐世界”这一外交新理念不谋而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中国现实政治的需要碰巧吻合。”刘笑敢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时说,经济高速发展了,下一步问题就是防止社会出现动荡。而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则是中国通往“和谐”之路的良方。
从《道德经》中寻求良方的还有外国人。“这跟西方国家面临的资本主义危机有关。”刘笑敢举例说,不久前轰动世界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杀案就很能说明问题,美国人自己也在反省。
“美国这个社会太专业化,其发达的结果就是被专业化控制了。有问题首先想到心理医生,忽视了家庭这种自然生长环境的作用。”刘笑敢进一步解释说,在美国儿童的成长环境比较自闭,赵承熙就是这样。小孩一生下来就主张单独睡觉。哭也不管他,哭上一个月半个月就习惯了。这在美国人看来是很正常的。另外,小孩两三岁就靠心理医生、幼儿园老师来培养训练。
“按照道家的概念,还是应该回归正常自然的家庭生活。”刘笑敢分析说,其实,传统社会,小孩跟父母呆一块交流比较多,自闭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企业管理离不开中国智慧
西方人从中国古代智慧中寻求救世良方并非始于今日。17世纪末,随着利玛窦用拉丁文翻译的《四书》在法国出版,孔子思想在欧洲各国知识分子中间流行开来。当时有“欧洲孔子”之称的魁奈和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都把孔子的画像供奉在自家的礼拜堂里。依照美国汉学家顾立雅的说法,“孔子成了18世纪启蒙学者们的守护神。”
“中国哲学和文化让欧洲人感到兴趣,完全是基于当时欧洲的社会历史背景。因为中国思想中的理性主义和无神论思想,恰好与欧洲当时的理性主义和反神学思想极为合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干春松认为。
而与儒家相比,《道德经》、《孙子兵法》因其实用性而更受欢迎。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强调:“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吗?必须去读《孙子兵法》!”
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时强调:“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理念实际上是从另外一方面对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一说的充分肯定。
《孙子兵法》同样也受到军事界的厚爱。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孙子兵法》被西点军校列为教学参考书。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时,发现其办公桌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恺撒传》,另一本就是《孙子兵法》。
中国政府传播力度加大
中国传统能在西方传播开来,除了汉学家的努力,也跟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广密不可分。近年来,国际论坛已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方式。
就在4月26日,“2007世界汉学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幕,这是汉学大会首次在中国内地举行;去年4月13日至16日,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和舟山市举行。
在所有主办机构中,身为“2007世界汉学大会”主办方之一的“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特别引人瞩目。这个由12个国家部委组成的机构,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其主要方式就在海外成立孔子学院。
根据“国家汉办”官方网站上的资料,截至2006年底,已经启动建设了120余所孔子学院(课堂),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目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经超过3000万。
去年6月18日,国务委员陈至立被正式任命为这个部门的负责人,标志着“国家汉办”地位再次升格。此前,该职位由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担任。
中国需要第二个林语堂
可是,如果把时间倒推到上个世纪,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只能依靠一批学贯中西的文人,林语堂算是其中一位典型的代表。
1937年,他的英文著作《生活的艺术》在美国出版,轰动欧美文坛。在书中,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次年,该书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52周,且接连再版四十余次,并为十余种文字所翻译。
说到未来中国政府应该如何更好地向西方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刘笑敢认为,“政府最主要是鼓励和支持,不一定要亲自去操作。文化传播还是要以民间为主,同样100万块钱,政府可能搞场晚会就没了,但是民间会用它做更多的事。”(刘俊)
“《三十六计》具有全球价值”
——专访德国弗莱堡大学汉学家胜雅律
“三十六计的全球价值在于,可以用三十六计的眼光来观察西方的一些现象”
1973年在台北学中文时,老师对胜雅律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胜雅律好奇地反问老师道:“其他三十五计是什么?”谁知这个问题当场把老师给难住了,问其他中国同学,也不甚了了。
24年后,这位德国弗赖堡大学汉学系教授向《国际先驱导报》回忆起第一次听到三十六计的情景,仍然记忆尤新。后来,胜雅律买到一本香港出版的介绍三十六计的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漫长的三十六计研究。
确定他在汉学界地位的是1988年。胜雅律以德文写成西方第一本介绍三十六计的书《智谋》(Stratagems),随后被译成12种语言,全球发行量约50万册。2006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中文译本。
在书中,胜雅律喜欢用《三十六计》的眼光来观察西方,例如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形容1944年盟军登陆诺曼底,而美国前总统大罗斯福20世纪初“言语温和但带根大棒”的外交政策,则是“笑里藏刀”的最佳写照。
“三十六计并不纯是中国的东西,而是具有全球价值。”5月5日,胜雅律在百忙之中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时,无论是说到黑格尔哲学还是毛泽东思想,他总能跟三十六计搭上关系。
西方“正”多“奇”少
《国际先驱导报》:你精研中国的《三十六计》,是因为你认为《三十六计》是中国最精华的古代著作吗?
胜雅律:我只能说它是让我最为好奇的一本著作。智谋和计谋在西方是一种禁区,而《三十六计秘本兵法》一书扩大了我对世界认识的一种新视角。
有人类,就有计谋。按照中国人的理解,计谋属于“奇”的范畴。我在此提到“奇”和“正”,是《孙子兵法》中用的术语。我是瑞士苏黎世大学的法学博士,同时也拥有瑞士苏黎世州的律师资格。那么,法律是“正”的代表性学问之一。但是,就连法律有时也不能不依靠“奇”的方法达到目的,至少从我作为法律人士的角度来看,智谋学也是不可缺少的。
《国际先驱导报》:难道西方就没有“奇”的学问么?
胜雅律:在西方,各种“正”的学问相当发达,但是西方没有一种比较精深的有关“奇”的学问。因此,我就对《三十六计》特别感兴趣。
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奇”的某些基本知识,而“奇学”的精髓之一,就是《三十六计》和其理论背景即智谋学。至少为了防止中“害人型”的计谋,学习计谋知识和智谋学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用中国计谋分析西方哲学
《国际先驱导报》:德国前总理科尔曾对你的《智谋》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智谋》不仅使人们加深了对古今中国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那些在你笔下得到生动解释的计谋,显示了人类普遍的行为方式。它将教会读者深入地观察与他或亲或疏的人们的行动。据你了解,《三十六计》对德国政府的管理有帮助么?
胜雅律:我怀疑德国政府是否知道《三十六计》。科尔总理的确对我的《智谋》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是,我想他是一个例外。
《国际先驱导报》:德国企业重视《三十六计》吗?企业家是不是对您的《智谋》很感兴趣?
胜雅律:少数德国企业家听说了《三十六计》。他们对我的书当然感兴趣,但是我想大部分企业家还不知道《三十六计》。
《国际先驱导报》:去年12月,弗莱堡大学组织了一次研讨会,讨论“三十六计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这次研讨会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胜雅律:第一,在这次研讨会上,德国著名哲学家彼得·斯劳特戴克谈了哲学与计谋的关系。在西方哲学史上,他好像是第一个哲学家用中国的计谋来分析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有名的命题,即黑格尔关于“理性的计谋”的命题。他认为,黑格尔说的“理性的计谋”就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计即“借刀杀人”。
第二,来自美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不同学科的学者们集中地谈论了计谋与经济、法律、哲学的关系。中西“奇学”从不同方面换了意见,加深了理解。
第三,这次研讨会统一了“三十六计”的英译名,否定“36strategies(战略)”这种英译名,统一为“36stratagems(计谋)”的英译名。因为三十六计不光用于长期的战略上,还用于战术上。
瑞士治国推崇《道德经》
《国际先驱导报》:在中国古代圣人中,你最崇拜哪位圣人?为什么?
胜雅律:我当然崇拜孔子、老子和孙子等这些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此外我觉得,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也很有意思。因为这两篇著作把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的某些思想加以融合,而且融合得相当有技巧。顺便说一下,他提出抓主要矛盾的方法恰好反映着《三十六计》当中的第十八计,即“擒贼擒王”。
《国际先驱导报》:最近,中国举办了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特别轰动,《道德经》在瑞士的影响大么?
胜雅律:作为瑞士人,我觉得瑞士这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某种程度和某些方面与老子《道德经》中的思想不谋而合。举两个例子,第一,瑞士是代表了一个老子所谓的“小国”的理想;第二,瑞士的中立政策恰好反映着老子的“无为”思想。
《国际先驱导报》:相比较西方圣人的智慧,你觉得中国圣人思想最大的特色是什么?优势又在哪里?
胜雅律:我所欣赏的诸方面之一是,中国的圣人的思想一般来说都脱离了宗教,不像西方那样受犹太教、基督教思想的束缚。这种勇气和独立性使我叹为观止。(聂立涛)
道家思想“火”遍美国
道家的思想元素开始融入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之中
于丹讲《论语》,“火”了于丹,也“火”了儒家学说。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恰恰不同,道家学说反而更“火”。
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明证是,《纽约时报》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世界上销量最大的图书调查:结果是《圣经》和《道德经》排在前两位。
一本东方古代学说为何会在西方如此风行?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刘笑敢的解释是,“道家对西方来说更为神秘。孔子讲道德,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他们也讲道德,有相似性,可是老子这一套在西方几乎没有,很新鲜。”
《道德经》甚至有儿童读物
在美国最大的购物网站亚马逊(amazon.com)的图书搜索一栏,输入Dao、Tao、Taoist等这些与“道”有关的英文单词,竟然会得到近8万个的搜索结果,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英文著作。
从物理学之道、科学之道,到艺术之道、两性之道、瑜伽之道,甚至还有儿童读物。“可见道家的思想元素开始融入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之中。”刘笑敢分析说。
而翻译道家学说的作者队伍,也是非常庞杂。除了专门的翻译家以外,还有来自中国哲学界的专家以及美国的汉学家,甚至有完全不识中文的诗人。刘笑敢听说,一个大出版社曾花百万美元请一个著名的诗人翻译《道德经》,而这名诗人并不懂中文。
引发美国健身热潮
“道”之所以会这么“火”,也许跟当年美国前总统里根提到老子有关。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里根引用了老子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来阐释他的治国理念。从此,美国人对道家的兴趣有增无减,甚至连美国科学院的一间办公室墙壁上都写着“无为而治”四个大字。道家思想在美国受到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道家受欢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他的实用。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在观察物质微观世界时,竟然从《道德经》里寻找到了理论根据)——量子力学中一条很基本的“测不准原理”与老子所说“道非道,非常道”颇有相合之处。
而与美国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实用”之处在于,“道家对养生保健有很大的帮助”。美国波士顿大学宗教系副主任利维亚·柯恩博士(LiviaKohn)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这位著名的道家思想研究学者出版过许多学术性专著,当然也包括普及读物,其中就有一本探讨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的多种健身方法的著作《道家的身体修炼》。
其中一位合著学者路易斯·康加迪(LouisKomjathy)在书中这样写道:“道家思想在美国人的认识里,已经超越了其道教的宗教背景,追随的是《道德经》的传统。因此对西方的主流基督教不产生威胁,也更容易被西方人所接受。”
由于道家思想注重“内外双修”,其在美国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在身体保养方面的指导作用。它被看作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但它在美国变得更具体化,和气功、风水学、太极拳这些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环保风潮助推道家兴起
推动道家思想在美国传播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因素就是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社会兴起的绿色环保风潮。
记者曾在一位中年美国白人朋友家里看到一张海报,展现的是颇具中国山水画风韵的自然风光,一旁题有老子的名言:“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他说:“道家崇尚自然、讲究节欲,和我所信仰的环保主义是一致的。”
不过,多数美国人对道家思想显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多少跟道家图书作者水平的参差不齐有关。“在美国,儒家研究起码是大学教授,而且社会地位很高,但是道家,什么人都上去插一脚。”刘笑敢说。(黄涛刘俊)
除了企业家,《孙子兵法》也受到外国军人的推崇。图为中东第一部阿拉伯文版的《孙子兵法》在黎巴嫩出版后,两名军人在孙子画像前留影。记者王波/摄
日韩企业管理中的中国智慧
日韩企业用《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老汤,熬出了企业管理的新味道
在日本和韩国,走进很多企业老总的办公室,眼睛稍稍一扫,大多能在书架上发现一本《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不仅是这些老总的镇室之宝,也是企业管理智慧的来源。
其实,不仅仅是《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论语》、《菜根谭》等中国古典名著也是日韩企业家的“爱读书”。
日本人最早用《孙子兵法》
最早把孙子的军事谋略运用于企业管理的,是日本人。日本军人出身的企业家大桥武夫,于1951年接管濒临破产的小石川工厂,并把它整顿、重建为东洋精密工业公司。其几十年来久盛不衰的诀窍,就在于把《孙子兵法》的某些思想引入他的企业管理之中。
他所著《用兵法经营》一书,总结了他以兵法原理经营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运用《孙子兵法》的经营方式比美国企业经营更合理、更有效。”大桥武夫说。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企业界掀起了一股学习《孙子兵法》的热潮,不少企业将《孙子兵法》定为管理人员必修课,组织管理人员轮训学习。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称孙子为“天下第一神灵”,要求公司职员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孙子兵法》。
施以仁爱,尊重人,关心人——这是孙子“文治”思想的本源。日本企业也十分注重塑造“人和”、“人贵”,“家族主义”就是代表之一。当职工受雇于某企业时,就像加入了一个家族一样,企业领导者像家长,主管似兄长。公司还经常组织运动会、联欢会、恳亲会、野餐会,全体员工或者家属都参加,借此把员工的感情、利益与企业的命运融为一体。
当然,日本企业并非简单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而是进行深加工。比如对《孙子兵法》中“兵不厌诈”一计,日本企业家就有自己的诠释:这一招可能适用于战场,但商场上还要讲究以诚为本。日本企业用中国古代智慧的老汤,熬出了日式企业管理的新味道。
韩国:《孙子兵法》创下销量纪录
“桃园精神”是刘氏王朝生存的基础,不少日本企业也基于这种认识,大力提倡公司间效仿刘、关、张,建立兄弟般的友谊关系,精诚团结,共同对外。例如日本很多大集团组成协作伙伴,购买相互的股票,共担责任和风险。这样不仅为各自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也加强了各企业间的相互信赖关系。
在韩国,很多企业在引进西方管理制度和方式的同时,也注意结合东方民族的内在特质,强调与人性化的管理理念相融合。韩国现代精油公司曾出台一份长达94页的《伦理经营指南》,其中将诸葛亮、关羽、曹操推崇为伦理经营的优秀人才,就是主张向他们学习,运用东方谋略,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文化,以适应韩国家族式企业依然大量存在的现实条件。
在韩国,《三国志》、《孙子兵法》、《西游记》一直都是热门读物。不止是青少年读,中老年人也将之奉为经典。而在韩国的书店里,韩文版的《孙子兵法》不是畅销书,而是长销书,常年都有人购买。据称,其销量长年累积,已经创下韩国出版史的最高纪录。
记者曾多次在很多韩国朋友家中发现“家训”,其内容多来自《论语》、《孙子兵法》、《朱子》,尤其孙子的“智信仁勇严”五德,更是被视为传家宝训。(任哲杨补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