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市场再爆价格紊乱的新闻。有媒体日前报道,旅客花20元买到的航空意外保险,部分机票代售点仅仅以3元甚至不到3元的批发价就可以购得,从中获利巨大。
航意险为什么变成了摇钱树?价格战是背后的“黑手”。
按理说,保险公司以怎样的批发价将航意险卖给机票代售点,这只是市场行为。只要代售点出售的保险价格不高于国家规定的20元一份,旁人就无处置喙。然而,过低的批发价以及背后潜藏的相差数倍的利润收益,让人们不免闪过一丝担忧:自己买的保险其实如此廉价,廉价到万一发生意外真能得到足够的保障吗?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因为按照去年3月28日起实施的《国内航空运输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规定》,乘客在乘坐国内航班时,如发生人身伤害,最高赔偿已由原先的7万元人民币提高到40万元人民币。保额数倍增加,与此同时,保险公司真正拿到手的保金却少得可怜。鱼龙混杂的航空保险市场,其偿还能力当然有理由遭到旅客质疑。
人们花钱购买保险,其初衷就是尽可能降低潜在的风险,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保障,而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稳固有序的市场体系中。即使是外行人都知道,保额和保金的多寡应该是一项科学的比例数字,是基于对风险概率、参与人数、保险赔率等各种因素的理性思考。一旦保险市场失去这份理性,而沦为单纯逐利的机器,那它能保住的风险就极其有限,甚至本身已成为旅客最大的风险。
在民航市场,因为大打价格战而有损旅客利益的行为其实不少。竞争固然值得赞赏,但无序的竞争则应该得到及时纠正。对旅客而言,从机票代售点购来的保险应该具有百分之百的可信度,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紧审查,提高航空保险的加入门槛。同时,对信誉好、资金足的保险公司也应该合理保护,不要因为低价倾销成风,而使这些公司对市场失去信心,因为它们的撤离其实是旅客最大的损失。(王志彦)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