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四川日报

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四川 为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上接第一版)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主题,突出“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四项任务,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快富民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繁荣富裕、文明和谐、山川秀美的四川。

  为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今后五年最根本的是要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主题,全面落实“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四项任务。“奔富裕”是必须肩负的执政使命,就是要让全省各族人民逐步富起来,家庭财产不断增加,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实现安居乐业。“求发展”是必须抓好的执政要务,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使四川发展水平更高、综合实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促和谐”是必须坚持的执政追求,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营造和睦的人际关系、和通的政治局面、和顺的内外环境。“树新风”是必须展示的执政形象,就是要弘扬新风正气,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形成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

  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的目标是:力争一年有新进展、三年有新突破、五年上新台阶。“一年有新进展”,就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有新的提升,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增加1个百分点。“三年有新突破”,就是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提前完成“十一五”主要经济目标。“五年上新台阶”,就是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事业明显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把握以下几点:

  ———坚持效益优先、好中求快,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树立科学发展至上的理念,认真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经济与社会、富民与强省的关系,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本,坚定不移地走和谐发展之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富裕人民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发展中富民,在富民中促进社会和谐。要维护和发展根本利益,更加注重切身利益,着力办好群众急需、受益的事情。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促进共同富裕。关注生活质量,更加注重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科教优先、求新求进,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树立创新引领未来的理念,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尊重创造。坚持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四川。坚持改革开放,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思想理念,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向创新要发展的动力、发展的资源、发展的空间。

  ———坚持优势优先、重点突破,坚定不移地走跨越发展之路。树立非均衡推进的理念,抢占发展先机,发挥后发优势,力争用相对较短的时间缩小差距,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赶超,实现新的跨越。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勇于打破常规,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着力营造跨越氛围,凝聚跨越合力,以非常之策行跨越之举,以非常之为强跨越之势,以非常之力求跨越之效。

  三、推进“四个跨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必须更好更快发展。“四个跨越”是“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必然要求,是“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的必然选择。推进“四个跨越”,是突破性的发展,选择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关键领域,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是相协调的发展,坚持统筹兼顾,速度、质量、效益并重,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是可持续的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是赶超型的发展,借鉴成功经验,超越某些发展阶段,实现超常规的发展。推进“四个跨越”,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也有较强的科技支撑。我省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投资拉动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出口经济拓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为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内外发展实践来看,这个阶段正是产业加快升级、增长加快转型、经济加快发展的阶段。“四个跨越”是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坚定推进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集全民之智,举全省之力,力求在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带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着力做强产业经济,强化跨越发展的支撑。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农业基础,突出工业主导,发挥旅游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推进向现代农业跨越。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推进农业向产业化、标准化、区域化方向发展,走内涵提升型、科技驱动型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强化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基本自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果蔬、茶叶、药材、水产、林竹、花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快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发展健康养殖业。积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一批专业村、专业乡镇。强化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创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市场外向、设备一流、管理现代的农产品加工大企业集团。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强化现代农业的标准化建设。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加快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突出抓好生产、技术和管理等重点环节,完善监督制度,强化市场监管。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化水平。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人才支撑。启动一批重大农业科技专项,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培育现代农业经营者和乡土技术人才,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强化现代农业的投入保障。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村镇银行试点。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要把发展常规农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生物质产业作为主战场。

  推进向工业强省跨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的特色资源开发基地和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做强特色优势,发挥资源、技术、产业等优势,建设“三江”水电、攀西钒钛、川东北天然气等资源开发基地,加快建设成德绵、成渝、沿江和川东北等产业带。做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并用高新技术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钢铁钒

  钛、化工、食品、清洁能源和建材等优势产业,形成一批优势突出、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产业。做强产业集群,加强规范引导,培育特色鲜明、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工业园区,发展一批关联性强、集约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围绕产品开发和产业配套,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做强骨干企业,按照巩固发展、承接引进、整合扩张的思路,大力实施“三个百亿工程”,打造一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产业旗舰,力争有更多企业跨入百亿企业行列。鼓励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展战略重组,积极推动优势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发展壮大一批主业突出、品牌知名、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

  推进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全面提升我省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打造旅游精品,突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两条主线,进一步做优九寨沟等五个世界遗产精品旅游区,积极推进“新五大旅游区”建设。做响旅游品牌,突出大熊猫、太阳神鸟、农家乐三大旅游形象品牌,不断增强四川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开拓旅游市场,发展入境旅游,形成省内、省外和海外市场共同发展的格局,推动旅游消费升级。积极开发特色突出、附加值高的旅游商品。培育旅游企业,鼓励和支持境内外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参与我省企业的改组改造,培育涵盖多个旅游产业要素的大企业集团。优化旅游环境,加强旅游城镇建设,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设施,引导行业自律,规范旅游市场,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推进向文化强省跨越。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坚持“大集团带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做强做大一批有竞争力的国有和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集团。鼓励、支持和规范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充分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巴蜀特色的优势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数字娱乐、文化创意、文化博览等新兴业态,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努力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和效益。繁荣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鼓励扶持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文化标志性工程。加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和振兴川剧。以文化事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壮大,以文化产业成果支持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增强我省跨越发展的软实力。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要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推进“四个跨越”中的重要作用,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物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旅游、社区服务等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积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拓展服务领域。

  (二)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夯实跨越发展的基础。实行区域化布局、点状开发、梯度推进,形成城乡互动、区域协调的整体发展格局,为“四个跨越”提供坚实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推动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水利、公路、电力、沼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广大农村不断走向富裕文明和谐。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我省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育程度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立足区域合理分工,科学确定主体功能,逐步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五大经济区。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制定实施相应的发展战略。统筹区域产业布局,协调利益分配关系,防止产业同构化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建立完善协作互助、政府扶持的协调机制,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合理布局,增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继续探索丘陵地区发展的路子。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革命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支持民族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推进城镇化。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坚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一批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序发展小城镇。充分发挥成都特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重点发展成都平原、川南和川东北城市群。增强城镇功能,强化产业支撑,吸引要素和人口集聚。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富民强省的基石。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促进工业向园区聚集,引导人口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转移,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提高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增长潜力及要素集聚度,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重点发展优势资源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努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经济强县。选择一批经济大县和人口大县进行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试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跨越发展的条件。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以提升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为中心,增强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抓好兰渝铁路、雅西高速公路、双流机场扩建、长江航道整治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进出川通道建设,形成“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通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面广、传输快捷的现代通信、信息网络体系。强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水电,积极发展火电、核电,加快输电、输气管网建设,形成稳定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强水利建设,坚持大中小微并举,开源与节流并行,着力构建防洪抗旱的减灾体系、节水高效的供水体系、生态良好的水环境安全体系。

  (四)注重资源节约利用,提升跨越发展的质量。坚持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化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性企业和园区。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加快结构调整,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形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强化责任,加强执法监督,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继续实施“金土地”工程,大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

  (五)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增强跨越发展的优势。按照科学规划、保护优先、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提高资源开发水平,做到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坚持共赢开发,更加注重利益分配均衡,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兼顾政府与企业、业主与群众的利益,增加资源开发地和当地群众的收益。坚持共建开发,通过参股经营等方式参与资源开发项目,加大对重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形成资源开发的整体合力。坚持共享开发,更加注重资源就地转化,发展水电、钒钛、天然气、稀土等资源产业,做好重大工程建设的移民安置工作,注重增强资源开发地“造血机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坚持共生开发,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建立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做到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跨越发展的环境。推进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工程。按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和环保产业,培育生态经济。加强大江大河和水源地的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倡导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个人自觉、家庭参与、社会共建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护氛围。加快生态省建设,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天府。

  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四川

  构建和谐四川,是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扎实推进和谐四川建设。

  (一)切实改善民生,强化社会和谐之本。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要尽最大努力、最大责任重视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十大惠民行动”,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和失地无业农民等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加强就业培训,重点开展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推进户籍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为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注重教育的普惠性,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升高等教育,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健全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资源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农村教育和民族地区及贫困地区倾斜。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多层次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证群众食品和用药安全。注重发展基层文化事业,加快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等问题。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事业。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多层次、多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和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积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的实际困难。鼓励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完善“五保”供养、城乡特困人口、优抚和重大灾害等救助制度,建立综合性、多层次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廉租房制度,解决城镇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共同富裕。

  (二)加强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适应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健全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健全社会管理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强化网上虚拟社会的管理。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及环境污染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领域犯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广泛开展“平安四川”创建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依法打击和严密防范敌对势力、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加强国家安全保密工作,确保社会政治稳定。认真落实党管武装制度,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不断提高双拥工作水平。

  (三)建设和谐文化,筑牢思想道德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打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创建活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宣传党的主张,通达社情民意,弘扬社会正气。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增强主人翁意识,让热爱四川、建设四川、奉献四川成为全省人民的自觉行动。

  (四)推进民主法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和谐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科学合理的社会结构、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营造民主团结、充满活力的政治环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完善人民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拓宽民主渠道,健全民主程序,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按照章程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做好对台和侨务工作。积极扩大基层民主,有效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营造公平正义、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扎实推进依法治省。抓好地方立法工作,完善经济领域立法,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扩大立法的公众参与度,提高立法质量。加强法律监督,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和权力的正确行使。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维护司法廉洁,促进司法为民和公正司法。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营造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五、加快改革开放,推进创新发展

  改革创新是跨越发展、富民强省的根本动力。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促进创新创业创造,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继续深化改革,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环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把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作为主要任务,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稳步务实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以增强经济活力为重点,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拓宽市场化配置资源的领域,建立完善资本、土地、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以提高竞争力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健全农民负担监管机制。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制度和方式,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全面推进行政综合审批,实行“一站式”办公。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加快投资体制、金融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重点,深化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为构建和谐四川提供制度保障。

  (二)积极扩大开放,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优化投资环境,提升观念、企业、产业、市场和社会开放度,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坚持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壮大民营经济、扩大就业相结合,加强与国际国内大企业集团的合作。加强区域合作交流,瞄准长三角、泛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优先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环境污染小的项目。着力推动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形成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充分利用西南出海通道,加强与东盟、南亚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的交流、合作。扩大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出口品牌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出口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三)加强自主创新,形成科技支撑引领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优势,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加强科技攻关,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掌握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核心技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带动我省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加快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结合,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核技术及新能源等领域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培育一批高技术产业群。发挥军工优势,促进军民双向互动。构建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积极发挥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骨干和生力军作用。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大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力度,打击侵权行为。加强绵阳科技城和成都高新区建设,增强对全省的示范和牵引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四)推动全民创业,形成要素活力竞相迸发的致富局面。积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创业环境,使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发展热情转化为生动的创业实践,以创业推动发展、带动就业、加快致富、促进和谐。激活各类创业主体,支持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带头创业,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立创业,推动广大农民合作创业。民营经济是活力经济、富民经济,为全民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完善政策,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公有制企业改组改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注重培育和发展个体工商户。采取更加直接有效的措施,顺应人人想创业的愿望,激发人人去创业的热情,创造人人能创业的条件,努力在全省形成创业致富的蓬勃之势。

  (五)增强创造活力,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氛围。坚决破除各种障碍,完善公平竞争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使一切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创造实践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保护发达地区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发展,把全省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六)开发人才资源,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技术专家。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川创业。突出抓好培养、吸引、使用等关键环节,完善人才机制,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六、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政治保证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关键在党。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既面临长期执政、改革开放的考验,又面临信息网络化的新考验。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全省各级党组织在适应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前列,在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中流砥柱,在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通过加强思想建设引领发展,建好班子队伍保障发展,强化基层组织落实发展,做好群众工作推动发展,改进干部作风促进发展,为推进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着眼于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论武装。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抓好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学习宣传,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所包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转化为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和行为的准则。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提高党性觉悟。加强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社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组织推进自主创新、管理社会、依法办事的能力。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着眼于建强执政骨干力量,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贯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努力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创新完善干部任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大胆提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对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重视,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让肯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荣誉。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和完善常委分工负责制,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提高民主决策和解决班子自身问题的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积极引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机制,推进干部选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定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引导和督促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扎实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适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做好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

  (三)着眼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省390万党员、17万个基层党组织,是我省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推进党的组织、工作、凝聚力“三覆盖”工程,做好乡村、企业、街道社区、机关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教育和管理。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文件精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要注意发现、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又要注意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执行政策的明白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为民解难的热心人、文明新风的倡导人。从政治上爱护和激励基层干部,认真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探索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积极有序推进党务公开,扩大村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乡镇党委负责人公推公选的试点。探索全委会、党代会闭会期间委员和代表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四)着眼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加强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群众意志是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向,群众意愿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推进群众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着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机制、督促督办机制、领导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确保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特点和现实影响,善于把握网上涉及民生问题、敏感话题、突发事件的话语权和引导权,推动工作,化解矛盾。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群众工作机构建设,积极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依法管理等办法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主人、视人民为亲人、尊人民为老师,在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

  (五)着眼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做到为民、开拓、务实、清廉,增强法律纪律约束力、政策决策执行力、党委政府公信力。大力弘扬联系群众、亲民为民的作风,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以良好的作风扎实推进“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实践中培育良好的作风。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强省,让实绩成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让实干成为党员干部队伍的风尚。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建设廉政文化,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规章制度建设,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巡视工作,注重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坚决惩治腐败,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保证党的自身建设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同志们!以省第九次党代会为新的起点,开启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扎实工作,为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