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昱欣“前段时间车队刚对氽车问题进行过集中教育,对被曝光的车辆,公司将进行调查。”本报昨天刊发了《故意开慢车747路申沃变“蜗牛”》一文,当天即得到了强生公交的正面回应。
据强生公交一分公司经理金勇介绍,747路全线均已配备有GPS定位系统,对公交车运营速度有详细记录。
而针对由747路涉嫌“氽车”所反映的区域“出行难”问题,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昨天也表示,在相关运营执法部门对投诉情况进一步进行了解调查的同时,仍将会同闵行区交通主管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尽可能对“沁春-申北”地区的公交线网进行优化。
“近年来该区域住宅商品房建设速度较快,短时间内形成了大量人口导入,因而与其他相应生活配套设施一样,公交配套必然要经历一个磨合完善的过程。”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分析,与“独家经营”可能引发的服务质量问题相比,该区域线网布局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市交通局将会同闵行区交通管理部门对区域公交现状进行调研,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快对现有线网进行优化。
业内专家:短驳线或能缓解矛盾
不过,闵行区相关交通规划专家也指出,由于“沁春-申北”区域地处两区交界,而现有的强生公交747路、莘春线均为跨区线路,因此在协调沟通方面可能出现主管部门“扯皮”的情况。“归根结底还是经济效益的问题,增辟线路必然要增加运营成本,这块额外的负担由企业‘自掏腰包’?还是政府‘购买服务’?目前没有定论。”
据透露,目前闵行区正和强生公交进行进一步协调沟通,希望通过“增设区间车”等形式缓解区域出行问题。而业内人士则建议,考虑到通勤客流的实际出行需求,增设小区至轨道交通的短驳形公交线路,并由政府财政进行扶持补贴,将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