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熊四智
李调元其人,世知乃清代乾嘉时的蜀中才子。他五岁入塾,七岁能吟,号称神童。入仕宦海,曾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职,但此公却澹泊官场,留心学问,辑40函《函海》,并著《童山诗集》《童山文集》《雨村诗话》等书,给后人留下了一大笔文化遗产。
李调元是位老饕,他的著述与诗赋里谈饮食的内容不少。且看他写的重传统、重民间烹饪的一些诗文。在《续修族谱序》中说:“一饮一食,务禀先型”,意思是不能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饮食传统抛弃了,继承前人的烹饪成果还是必要的。《唾余新拾序》又言:每启一缄,似啜侯鲭。日事咀嚼,而后知常珍之多在散奇也。他还奉劝世人不要在饮食上猎奇。这些见解,应当说是可取的。
李调元对民间质朴的烹饪十分赞赏。《入山》诗记“父老知我至,招呼相逢迎”,“烹鸡冠爪具,蒸豚椒姜并”,对四川乡间炖全鸡和蒸猪肉以椒、姜调制的民间风味很感兴趣。《题青社酒楼》诗,则赞美蜀中夏日以竹笋为馔佐酒的风貌:小桥斜枕碧溪流,新年柳依依蘸小沟。斑竹笋香供夏馔,来牟麦老当秋收。诗中所赞的斑竹,不是湘妃竹,而是青竹,说四川的斑竹笋之多,老农可像收割麦子那样收获。《食芋赠君章》诗,对民间常食的既作蔬又代粮的芋大加赞颂:栽树多栽柳,可作析薪具。种蔬多种芋,可作凶年备。岷山多蹲鸱,陈家专其利。十亩白沙乾,万叶青枝翠。携锄斫待客,拨火煨相馈。气作龙涎香,色过牛乳腻。到底是位老饕,这么一首小诗,把卓王孙的故事、懒残和尚以牛粪煨芋赠李泌的故事、苏东坡与儿子苏过烹饪和食玉糁羹的故事,全都写上了。
这位蜀中才子还有写豆腐、花生、鳖裙、雪蛆等多种饮食题材的诗赋,说明他见得多,品尝得多,享了不少口福。李调元也有家厨,烹调水平不算低。他的《五月初一日同墨庄游醒园》诗:何人具鸡黍,日暮举酒燕。吾家有阿兴,烹炮能亦擅,说明了这一点。这位老饕对自己有擅长烹饪的家厨引以为自豪。设若没有相当厨艺的师傅为其服务,老饕又怎么解馋呢!
作为清代四川著名文人,李调元对烹饪文化最大的贡献,还在于他将父亲李化楠的烹饪资料手稿整理、付梓,使烹饪专著《醒园录》问世。这一招对后世川菜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