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关系网站”折射社会的“江湖化”
“车被交通分局扣了,谁能帮帮我”、“介绍认识工商局的人付2000元酬金”……最近,上海一家网站竟然推出了“悬赏找关系”服务,在网上为“找后门、托关系、托路子”牵线搭桥,把人际关系当作商品买卖。
正如有律师所言:如果只是单纯的咨询、介绍,并收取适当的报酬,可以看作是一种劳务行为,这和很多咨询公司的业务性质相近;如果是利用关系人的相关职权办事,收费金额又超出一定限度,那就可能有腐败的嫌疑。因此,对于这种“找关系”的服务是否逾越了法律的底线,那是工商部门的事情。
我所思考的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需要这样的“服务”?说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可能有些荒唐,但很多时候,人脉的确是一种资源。在这个问题上,简单的道德说教作用很有限,重要的是考虑这一“商机”存在的市场土壤是怎样的?我们靠什么力量去消除这种土壤?
“找关系网站”再次显示,即使是在法治时代,人际关系仍然主导着一些社会领域的事务。最近有本写“江湖中国”的书说,认同和实践江湖规则的一般百姓组成了江湖化的社会,我们的社会表面上奉行的是一套法制的规则,但实际上却流行着另外一种“江湖状态”的潜规则———江湖观念是中国现代化的难题,是影响中国社会的“看不见的手”。
细想想,深以为然。百十年前的美国传教士就发现,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而今,我们扪心自问,到法院、医院、政府办事情,哪一次不是先想想有没有朋友、亲戚等“可调动的资源”?或许我们并没有想到腐败,而只是想得到“便利”、“不被为难”之类的“关照”罢了。有幅曾流行一时的新闻图片,两名警察堵住几个交通违法者,那几个人下车不是忙着掏驾驶证,而是不约而同地掏手机,找关系求救———当人情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不按规矩出牌、只按人情出牌就成了必然。
人际关系本身谈不上罪恶,就如“找关系网站”,用好了可能是幸事,用不好会滋生罪恶———按“关系”出牌的江湖规则最大的弊病就在于,“关系”常和少数有特权的人相伴,而他往往是以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公共的正义为代价。这也正是该网站打出“为弱势群体服务”幌子的原因所在:给缺少关系的弱势群体提供关系。然而,关系横行必定牺牲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不难想象,个人“靠关系”或许靠得住,但一个社会“靠关系”来主导,注定是靠不住的,也注定是会腐败蔓延的。
“找关系网站”在我们习惯了张嘴法制闭嘴依法的时候出现,非常及时地提醒我们:人情社会制约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迫切需要建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江湖中国”的土壤之上是建立不起法治大厦来的。当人们遇到权利侵害的时候,对现代法治的“游戏规则”没有认同的犹豫,对传统的“江湖规则”没有过多的期待,这才是法治时代里应有的生存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