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4日电(记者张毅 江国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合理看待,不能只看本土排放,还要看转移排放。中国的排放量中就包括了部分发达国家的转移排放。
| |
马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今后某一个时点,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可能会超过美国,但是,在比较不同国家之间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时,必须有正确的方法论,必须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马凯说,首先,不能只看总量,还要看人均排放量。人口大国、人口小国在排放总量上有不可比的因素。中国即使哪一年排放总量超过了美国,由于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所以,人均排放量也只是美国的四分之一。
其次,不能只看当前的排放量,而且要看历史的累计排放量。从1903年到2003年,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重达到了28.3%,中国同期只占7.6%。
第三,不能只看排放的数量,还看要发展的阶段。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排放强度是增加的趋势,实现工业化以后就开始减少。过去一、二百年里,美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现在中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较多一些,排放的强度也大一些。一个国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中国如此,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
第四,不能只看本土排放,还要看转移排放。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一国生产的产品要在多国去消费,一个国家又要消费多个国家的产品。所以,生产、出口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国家,要承担本应在进口国排放的二氧化碳,而进口消费这些产品的国家,在他们的排放总量的计算中,就没有计算这部分产品的排放量。
他说,目前,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发达国家是处在产业链条的高端,服务业发达、高科技发达,相应它的能源消耗和排放也相对小一些。而发展中国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生产和出口了大量的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中国去年出口钢材2500多万吨、焦炭1400万吨左右,包含了很多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中国还出口了大量的机械产品,相应地增加了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减少了进口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