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群以色列小朋友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室外青少年科技馆参加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
本报记者 刘水明摄
脆嫩的黄瓜,晶莹的西红柿,鲜绿的生菜……在以色列期间每次餐叙,主人都会摆放出各种蔬果请我们品尝。他们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们用滴灌技术培植出的温室农产品。”
以色列以发达的现代农业闻名于世。滴灌技术几乎成了以色列农业的代名词。与农业一样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还有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航空、新能源应用等现代科技,正是这些领域的不断创新,支撑着以色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以色列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中东非产油国中位居前列。
然而,这个《圣经》中描述的“流着奶与蜜”之地,现在看来远说不上肥沃。我们曾乘直升机在以色列巡航,“自由、安全、和平项目”中心主任卡里夫·本·戴维手持地图介绍:只有650万人口的以色列国土狭小,山地、沙漠、草原占了很大比例。由于干旱少雨,以色列一直深受缺水之苦。而且以色列能源匮乏,是世界上很少一没有石油、二没有煤的国家。
正是这种严峻的自然生存环境,让以色列人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正是这种忧患意识,激发着以色列人的创新热情,变成永不枯竭的前进动力。恰如现任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对陈俊宏团长所说:“历史与现实证明,以色列的发展只能靠自己的大脑。对我们来说,除了创新别无选择!”
海逸达大使所言不虚。我们在崇尚智慧、尊重知识的以色列,随时随地都能充分感受到科技创新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巨变:
——以色列人发明的滴灌技术节水效益明显。利用滴灌技术,水的利用效率可以达到95%,而采用漫灌、喷灌时水的利用效率分别只有45%和75%。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学习以色列的先进技术。在沙法伊姆基布兹的培训中心,我们偶遇来自江苏省的农技人员,他们就是来这里参加由以色列农业部和外交部联合举办的灌溉技术培训班的。
——通过科学育种和基因实验,建立奶牛族谱,使以色列奶牛产奶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每头奶牛的平均产奶量已达到1万升。我们也了解到,通过与以色列的合作,北京通州区的中以示范奶牛场已将奶牛的产奶量提高了近3倍。
——因为缺乏常规能源,以色列广泛开发太阳能、热能和风能等替代能源,其太阳能利用技术十分先进,是世界上人均拥有太阳能热水器最多的国家。驱车经过以色列的城市村庄,我们看到家家户户房顶上,都有排列整齐的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相映生辉。
从1948年建国伊始,以色列就确定了科技立国的目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色列的科学研究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兴起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政府预算中每年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90%都投向了高技术产业。
资料显示,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知识产出最多并在知识储备上最富有的国家:拥有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的闪存技术、IP通信技术、ZIP压缩技术、INTEL的P4芯片等都来自以色列。目前,以色列高科技新兴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高新技术出口占全部出口收入的70%,电子产品出口占全部工业品出口的40%。
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是世界上最先建立组织机构(1958年)、负责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用途的研究所之一,它是以色列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这个坐落于中部小镇雷霍沃特的研究所出了两任国家总统,创始人魏茨曼便是以色列首任总统。而第四任总统伊弗雷姆·卡齐尔是著名生物化学家,卸任后仍回到实验室继续从事他的研究。
该研究所在物理、化学、数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成就斐然,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大量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目前有200多名博士后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来自中国华西医科大学的一位博士后目前正在该所从事胚胎干细胞研究。她告诉我们,研究所走科研和生产、贸易相结合的道路,有专门的中介机构负责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商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以色列全国最高层次的研究所还拥有一个世界最大的室外青少年科技馆。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模拟月球引力、观察海啸形成、体验声音传播……我们到这里参观时,几十名小学生正在耐心听讲解员讲解物理现象。讲解员介绍,附近的小学生常来这里上自然课,接受科技知识的最初洗礼和熏陶。
看到孩子们一双双天真好奇的眼睛,如同看到犹太民族不懈探索的种子正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这个产生过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世人景仰的伟大思想家和科学家的民族,必将对人类的创新事业做出更大贡献。